浅议手足口病的防与治论文_肖梅,潘显玉

浅议手足口病的防与治论文_肖梅,潘显玉

肖梅 潘显玉

(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平度 266753)

【关键词】手足口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81-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征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患病总人数的80%以上。该病四季均可发病,每年4~9月份为流行期,潜伏期2~6天。本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经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咽喉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患者的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

1.临床表现

1.1 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肛周,呈稀疏散在直径为0.2~0.5cm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

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1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1.3 口腔炎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黏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流涎,约7~10天愈合。

1.4 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 cm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咳嗽、腹泻等症状。

1.5 并发症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极少数可并发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心肌炎或肝脏受损,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

2.预防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手足口病:(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注意合理营养、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挑食偏食,多食蔬菜水果,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以提高小儿体质及防病能力。

(2)加强居室、教室内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幼托机构和学校每天做一下晨检,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检查有无发热、皮疹(口腔手足等部位)并做好登记,如发现有皮疹和发热儿童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做好隔离工作。

(4)手足口病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患儿良好的休息、护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手足口病患者要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至体温和皮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方可回校(幼儿园)。

(5)发病班级、幼儿园或学校要加强玩具、桌面、餐具、口杯、毛巾、地面、厕所等消毒,被污染的用具和玩具等物品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浸泡或擦洗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

论文作者:肖梅,潘显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浅议手足口病的防与治论文_肖梅,潘显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