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马国英

试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马国英

甘肃临夏州广河县城关小学马国英 731300

摘要: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二、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一措施具体落实于教学实践,就要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

三、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2. 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

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五、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能力这四个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后三者又是以数学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实现的,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规律、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创新意识。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素质教育大观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论文作者:马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试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马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