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的论文_ 胡康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的论文_ 胡康

摘要: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推动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本文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探索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有机融合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网络教学 思政课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思考如何真正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并且取得更大实效,融合课堂教育、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既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式的客观需要,又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网络教学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一体,协同作用,共同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学发挥“立德树人”核心作用的有机体系。一方面,课堂教育是主导、启发、监控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的反思和检验以及教师反过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回顾和讨论,网络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且师生要求有高频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三者是优势互补的关系,课堂教学对于培育学生的人格、情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更有利于实施差异化教学,突破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便于教师的跟踪和指导。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的现实意义

1、适应新时代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需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能力,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和时代感,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2、适应新环境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召唤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新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的趋势成为必然,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需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教育素材,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形式逐渐丰富,趋势已经形成,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推进精准施教。

3、适应新主体对思政教育供需关系的新常态

随着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时代,“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思政成为“95”后、“00”后大学生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引发了思政课教育观念、内容、手段、空间、模式的全面变革,高校思政课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努力促进供给侧改革,使思政课教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构建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模式的具体路径

1、目标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构建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模式,决不是使师生之间从一个教学变成了三个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而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的功能,发挥其整体效应,达到课堂教育、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互融、互通互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观的共识,而且让学生也成为价值的传播者。

2、优势互补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课堂教育仍然是主教学,只不过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角色与传统教师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变为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为主,运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系统,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空范围,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全天候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运用实践进行教学,使学生认知体系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以实践的视角来看待理论教学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充分利用这三种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人格形成进行引导培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手段协同

(1)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得到知识和技术,还要塑造情感和价值。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准确、新鲜、有温度。在课堂上,教师掌握了知识话语体系,必须言之有物,言而有据,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课堂上引用、讨论的案例等要贴近现实、贴近校园、贴近学生,提升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的方式要同时注重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应该是全程全面、全心全意,不能放之任之;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有效度的表达和提升,不能光看热闹。另一方面,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加强,还要把教师的情感引导和人格感染作为基础,提升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

(2)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使广大大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学思践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服务奉献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当前,思政课社会实践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节日、重要人物等纪念活动,形成的诸多关于国情考察、乡情调研、时事热点考察及分析、纪念活动现场亲历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观城乡新貌,看伟大成就,学身边英模,效身边榜样,听亲身经历,讲中国故事等,取得了良好实效。但也要看到,实践教学的有效覆盖面还有待加强,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仍然流于形式,并且结合大学生本专业学习或综合素质提升的创新能力还存在欠缺,社会实践的深层次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之一, 是除了学校教室、课堂外实体空间之外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平台在创设教学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必须充分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重点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要通过学习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开拓网络思政阵地,利用超星学习通、课堂派、蓝墨云、雨课堂等多种教学辅助平台和软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形式,积累和总结经验,实现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效深度融合。

4、互动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 是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过程, 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3]。因此,要准确构建思政课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课堂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育的水平,运用实践教学反思,重构课堂教育,运用网络教育平台,改进课堂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思政课由教学主导向教学引导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可以融入对话式、讨论式、体验式、专题式、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践形式, 课堂外的教学主要利用网络、微信、QQ等媒介搭建师生互动的桥梁[4],学生学习由单向被动型向双向互动型转化,对思政课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或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实践行动,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解决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四、结语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5],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新模式,需要依靠广大思政课教师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勤于吸纳先进教学理念、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及改革方向,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主体,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3-1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3]宁琼,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5):200-202

[4]管银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一体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7,(10):95-97

作者简介:胡康(1983—),湖南娄底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B19)

论文作者: 胡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的论文_ 胡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