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孙海玲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孙海玲

◆ 孙海玲 山东省宁阳第十二中学 271406

学校是培养造就人才之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作用。作为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而且肩负着塑造一代新人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尤其作为学校教育第一责任者的班主任,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驱使我在班团会上对学生谆谆教诲,在课余时间促膝谈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近几年来,我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主渠道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一篇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无不文道俱佳。选入初中课本的名篇佳作,无不闪烁着灿烂的思想火花。利用语文教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德育教育,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介绍作家事略,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怀抱坚定的信念,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丘失明撰《春秋》,司马迁受宫刑作《史记》,文天祥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抒发“到中流击水,流遏飞舟”的壮志豪情……那些举不胜举的名家的光辉形象成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楷模。他们不朽的著作里闪耀的光辉思想是激励学生奋发上进的生动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每次教学他们的作品时,总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光辉业绩和他们崇高的人格,激励学生像他们那样,做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如教学鲁迅的作品时,把鲁迅先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民族气节及他的杂文的战斗作用向学生介绍,使学生从心里敬佩鲁迅,学习他的作品时就深受感染。有学生在谈学习心理时说:“我也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二、确立德育目标,找好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每次备课,我在确立课文的教学目标时,除确立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目标外,总是把德育目标写入教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完成。如教学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一文时,确立德育目标为“激发学生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毛泽东的诗词二首时,我把学习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三、诵读名篇佳句,陶冶美好心灵

诵读名篇佳句,除使学生获得文学素养之外,也获得精神食粮,对净化美化学生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有时让学生齐读精彩的段落,有时让学生背诵名篇佳句。如教学郭沫若先生的历史剧《屈原》时,让学生诵读“雷电颂”一段,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

四、谈心得体会,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学生在学会一篇课文后,收获是多方面的,感触也是深刻的,有些课文给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在学完刘少奇同志的《个人和集体》一文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表现谈心得体会,摆出自己不利于集体的表现。有的同学说:“我有时值日来得晚,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没想到他人和集体。”也有的同学说:“我有时课上爱说笑话,想出风头,没想到对集体影响很坏。”有时我也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既能练笔头,又能提高思想认识。

论文作者:孙海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孙海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