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强调惹的祸论文_夏勇

都是强调惹的祸论文_夏勇

夏勇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210046

近日,一好友同事在qq上签名留言:“为什么学生‘展’字总是喜欢加一撇?一错再错???谁有办法?”

好友的难题让我来了兴趣,我停下手中的笔,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他们都纷纷抢着说着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相同问题——学生的错别字太多,简直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了。一位老师说:“我反复强调一个字的笔画,但是到了写作业时,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还是写错。”另一位老师接过话茬:“是啊,是啊,你越是强调,他们就越是写错。真搞不懂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听着同事们的“牢骚”,我忽然想起以前一个朋友讲过的一个笑话:他让孩子下楼买糖,可他不放心,又把孩子叫住,还强调:“千万记住了,不是盐,是糖。”过了一会儿,孩子回来了,妈妈一看,手上拿的就是盐,真是气得都差点说不出话来。可一旁的孩子却无辜地说:“我一直想着不要买盐、盐、盐的,最后就真买成盐了……”“如果直接说糖,而不是反复强调‘盐’,或许就不会错了吧。”朋友是这样对我说的。

又是“强调”,我想那位好友同事在教学“展”字的时候,可能也强调了吧:“‘展’这个字没有一撇,千万要注意,不要写错了啊!”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常用的“强调”这一教学手段,竟然成了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罪魁祸首”了。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名词叫“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书写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一定有很多,有教学方法方面的,有学生记忆能力方面的,有学习习惯方面的,等等。但是,前面几位老师在教学中导致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很显然就是因为这个“首因效应”。

教师在教学生字时,用错误的字与正确的字作比较,并通过语言反复强化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区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强度,我们教师人为地将生字教学复杂化了。原本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总是喜欢把它复杂化。一再地重复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对错误就更铭记于心。往往结果事与愿违了。反过来,如果我们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一个生字时,不是通过这种对错比较的方式,而是直接教给学生正确的字形、笔画,我想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几率一定会大大降低的。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识记效果:

一、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奇特的想象把音、形、义结合起来编成顺口溜,激起他们学习和识字的浓厚兴趣。

二、教师要教学生字时,对一些学生可能容易写错的生字,要能够通过揭示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以及汉字的发展、衍化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三、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生字时要做到“四个一”,即“一眼看到字形,一口说准笔画,一心加强识记,一笔描红到位”。

四、经常开展活动。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就是一种不错的活动方式。

当然,在生字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对错强调”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教者辩证地对待,合理地使用,毕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论文作者:夏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都是强调惹的祸论文_夏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