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奎英

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奎英

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奎英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地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以下是本人在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提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背景——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作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魏书生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阅读教学的提问要艺术化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迪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都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是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是无法体会其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

(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

(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

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中明确了原句使用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中体会到了作者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的设计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三、须注意的问题

1.评价定型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否能成为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与对问题答案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评价定型、呆板,那么提问艺术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传统的考试题目中,有些题目不是鼓励死记硬背,就是刁钻古怪,近乎智力竞赛或文字游戏,学生在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作出错误的判断。这类题目要考查的其实已经背离了实实在在的语文读写能力。但由于这些试题的答案标准统一,也就导致了课堂上问题的标准答案唯一化现象,有人戏称为“诱使学生就范”,如果学生不肯“就范”,那教师就只好尴尬地将自己或教参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了。

2.难题中的问题。

教师设计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都会导致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的尴尬场面。这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能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才能获得准确答案。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论文作者:张奎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与发展》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提问技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