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论小学语文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材施教论文,浅谈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观念转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个性特长上,都能获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强弱之分,学习态度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也必然有相当的差异,几乎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实行因材施教,使小学语文教学与人的个性发展和谐结合,应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主攻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备课。备课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

如备《小站》(六年制十册)时,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学生确定以下三种教学目标。

程度差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小站虽小,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体会小站工作人员热忱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心。③知道课文是按方位顺序观察和描写小站的,能划出文中的方位词。

中等程度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小站小、偏僻,设备简陋,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体会小站工作人员热忱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心。③学习按方位顺序观察和描述事物。

上等程度的:

①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②了解小站小、偏僻,设备简陋,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体会小站工作人员安于平凡,并热忱为旅客服务的工作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③学习按方位顺序观察和描述事物。④体会并学习以小见大,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在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了解并分析各种程度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和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步骤:或读或议,或讲或练;或重点讲解,或放手自学;或班级授课或分组教学亦或个别点拨……从整体的角度对每个教学环节作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这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站》的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学生设计以下三组思考题。

第一组:

①这是怎样的一个小站?(小、偏僻、设备简陋,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②体会“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的含义。③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样一个小站?

问题总括全文,跨度大,有相当的思维价值,有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适宜于无师自通的优等生。

第二组;

①这是怎样的一个小站?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②小站的这些特点,可分哪两方面归纳?(一方面是:小、偏僻、设备简陋,一方面是: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③这两方面相对比,表现了什么?体会“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的含义。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小站?

化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适合中等程度学生思考。

第三组:①小站小,表现在哪些地方?“火车的两旁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小站座落在山坳里”。“只看见光秃秃的石头山”。“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这些句子说明小站怎么样?②小站布置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成绩,从哪里可以看出?③“温暖的春意”指什么?谁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④作者写小站的目的是为了赞扬什么?

问题具体,答案明确,带有较多的暗示,能较好地帮助程度差的学生“跳摘桃子”。

殊途同归,这三组思考题,将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三)作业。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如教学《小站》,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的学生设计以下三组作业题。

容易的:

1.抄写生字、音节,扩词。2.抄写词。3.填空:本文写小站______、______、______但却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 ______。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小站的?写出有关词语。

适中的:

1.抄写生字、音节,扩词。2.分类抄写词。3.概括中心思想。4.按方位顺序观察你的卧室,并写下来。

较难的:

1.抄写生字、音节,扩词。2.分类抄写词。3.归纳中心思想。4.这个中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5.仿写:《小店》按方位顺序写,以小见大,突出小店给顾客们带来了方便。

批改作业的要求应因人而异。扩词,数量上应有区别;抄词,程度差的,只要求写正确,程度好的则要求分类抄写;造句,程度差的,只要求句子通顺。用词恰当;程度好的,则要求句子生动形象,还可要求用同一个词造不同形式的几个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程度差的,可以填空的形式进行;程度好的,则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归纳。作文要求则更应体现差别。

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要较多地进行分组讲评和个别面改。

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评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四)考试。命题要面向全体,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的试题比例要相宜,既要有相当部分的基本题适合中下程度学生作答,又要有一定比例的难度较大的附加题拉开距离,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也可分A、B卷,要使优等生得高分有难度,后进生得高分有可能,以便从多方面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因材施教,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和分组教学甚至个别教学相结合。在人数较多、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按成绩编组,班级授课和分组复式教学有机结合颇为恰当。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或上中、下两个组。分组复式教学,便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分组复式教学,动静搭配,有利于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和动笔机会,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标签:;  ;  

论小学语文因材施教_因材施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