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_诗歌论文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_诗歌论文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符号学论文,斯顿论文,休斯论文,诗歌论文,角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论基础

社会符号学(Sociosemiotics)是一门关于符号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它将人类语言视作符号系统,阐述符号意义关系产生于三个因素:符号、所指及解释者。符号的意义永远涉及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某一交际的全过程,文本不能孤立于社会语言环境。符号的意义只能通过解释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socio—cultural context)中解释。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借助于言语符号造就音律、节奏和意象,并以独特的符号建构形式来再现现实。诗歌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旨在将读者吸引到语言形式本身和由此而产生的诗意,而不是语言所指代的外部世界。准确完整地理解诗歌的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情景中的象征意义是对诗歌完整把握的根本。诗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既是作品内容之一,又是作者创作理念和动机的体现。因此对诗歌形式的理解是把握作品完成文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 1902—1967)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黑人作家和诗人。他的十多部诗集打上了强烈的种族印记,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意义。这种强烈的社会意义取向既反映在他的诗歌语言内容上,又体现在其表现形式上。单纯从诗歌的言语层面做字词句篇的意义分析阻碍了对诗歌意义的完整把握。因此分析休斯诗歌形式对于理解休斯作品具有极大的意义,用社会符号学理论来研究这一形式有利于更系统更完整地理解它所承载的意义。

二、休斯诗歌的特殊形式

为达到完美地、成功地传达信息的目的,兰斯顿—休斯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技巧和手段,形成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黑人民族风格和特色。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借用黑人音乐形式

休斯一直迷恋黑人音乐如爵士乐、布鲁士、黑人圣歌、奴隶歌曲等,并致力于将这些音乐和歌曲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移植到诗歌中。如古典布鲁士音乐采用分节的形式,每节首行是对问题或情景的陈述,第二行重复或稍有变化,第三行则是对第一二两行的解答,诠释或评价。布鲁士音乐的形式经常出现于休斯的诗歌中, 如《紫色狂想曲》(Fantasyin Purple)。有时休斯也酌情扩展这一结构, 如其名诗《萎靡的布鲁士》(The Weary Blues)。 同时爵士乐形式也大量运用在他的诗歌中,如《延迟了的梦的蒙太奇》(Montage of a Dream Defered)和《问你的妈妈》(Ask Your Mama)。此外, 黑人圣歌及奴隶歌曲等也常被移植到休斯的诗歌中,尽管并不显要,但是也极大地增强了休斯诗歌的种族背景效果。

2.采用黑人方言(Black English Vernacular)

休斯首开先河,第一个大胆地将黑人方言引用到他的诗中,借助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美国黑人的生活。一些黑人俚语也因之而成为活的语言,如“cool bop daddies”,“aceboy”等等。同时,夜总会名称,报纸标题,及其他一些视觉符号使他的诗洋溢着一种直率的魅力和自然流露的情感张力。

3.表达简单朴实

简单朴实是休斯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他从没有着墨于史诗性的人物,主题或事件,也从没有作过这方面的尝试),而且也表现在诗歌的形式上(因为他的诗常常采用黑人方言并以明了的结构表现出来)。这种简洁再现了真实生活,贴近大众,避免了晦涩浮华、故做高深。

三、休斯诗歌形式的意义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具有强烈的社会性。诗歌形式作为语言符号的选择、排列和构筑,其本身也属于一种社会符号,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文本意义和社会意义。

1.休斯诗歌形式反映了诗人对黑人民族的态度

首先,休斯的诗歌形式反映了诗人对黑人民族极其了解。浓厚的黑人气息的音乐,生动的黑人土语,简朴不繁的表达,为黑人所喜闻乐见的诗歌构筑形式,无不表现出诗人对黑人民族的熟谙。事实上,休斯一生足迹远涉,角色多变,但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纽约著名的黑人聚居区哈莱姆(Harlem),即使他成名之后也没离开。正是他纷繁多彩的个人背景使他对黑人民族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也正是这种深刻持久的了解才使得他的诗歌形式随现实不断变化而充满活力。

休斯是黑人民族的代言人,这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形式上。透过休斯诗歌中表现出的豪放不羁的节奏,时而深沉时而欢快的吟唱,粗犷刺耳的呐喊,读者很容易体验到诗人全力表现出的黑人民族性格的刚劲,精神的生动丰富,文化的久远浩繁,体验到黑人民族生活的艰辛和窘困,打而不垮抗起而争的精神魅力;真正理解诗人力图表现的“黑人本身不乏美、力量和魅力”(Evory,Ann 1981)。 他的诗歌形式无不洋溢着对黑人民族的了解、同情、持久的热爱和为之奔走呼号的热情。

2.休斯诗歌形式是美国黑人的社会现实的象征

第一,反映了黑人在社会结构中地位低下。社会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本身具有阶级性,因而是社会阶级的一种反映。社会方言则更直接地反映了社会阶级。休斯诗歌形式中强烈的黑人特征体现了黑人渴求得到社会关注的愿望,而这一愿望无疑是基于黑人民族为社会所忽视的现实存在,因而从侧面反映并突出了这一社会现实。

同时,黑人遭受歧视这一社会现实也反映在休斯的诗歌形式中。种族歧视的时代创造了大量歧视性的词汇,如“Jim Crow”,“Nigger”,“Nigro”都是对黑人的贬称。这些语汇在休斯的诗中频繁出现, 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对严重遭受种族歧视之苦的黑人生活的忠实反映。如《三K党》(Ku Klux)一诗中的“nigger”,“boy”, 《黑白混血儿》(Mulatto)中的“bastard boy ”, 《单程车票》(One—way Ticket)中的“Jim Crow”等都是黑人社会地位的传真。

第二,反映了多数黑人低下的教育程度。休斯诗歌表现形式之一是简单朴实,这实际上也是黑人教育程序低下的象征。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词语、简短的句型直接地表达思想。休斯在诗歌中使用直接、简短、清楚的表达,真实记录了黑人习惯于简单表达的特点和交际习惯。同时,休斯诗歌中大量使用黑人方言充分揭示出各行各业的黑人在正规教育方面的缺乏或者不足。他的《年轻姑娘(布鲁士)》(Young Gal's Blues), 《算命人之歌》(Ballad of the Fortune Teller),《移民》(Migrants),《童谣》(Children's Rhymes)等诗都大量引用了黑人方言, 从侧面加重了黑人教育背景的表现。这种形式客观地反映出黑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之低下,同时也服务于黑人教育程度低下这一客观现实,便于他的诗歌能为更多的读者理解和接受。

3.休斯诗歌形式是对黑人存在的有力认证

休斯诗歌的形式不仅是一种文化存在,而且也代表了一种社会的存在,体现了黑人民族的存在。这在黑人遭受不公与歧视的种族社会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休斯的诗歌准确而丰富地采用了大量的黑人方言,成功地移植了许多黑人音乐形式,而且诗卷之中充盈着大量的从古到今,从新大陆到黑非洲的具有浓郁黑人气息的语汇和符号。所有这些诉诸读者的眼耳心,使之感受到黑人民族的真实而生动的存在,努力将公众的视线从种族歧视和对黑人的忽视转移到对黑人的关注上。

黑人方言在休斯诗歌中的大量运用不仅加强了诗的表现张力,更重要的是使得黑人种族存在这一主题更显突出。例如他的诗《北行(布鲁士)》(Bound No'th Blues )引用了许多典型的黑人英语词汇:“No'th”,“hoppin”,“ain't”等。黑人方言的大量运用反映出诗人强烈的意图,使读者强烈感受黑人民族的气息。

另一方面,休斯将布鲁士、爵士乐等黑人音乐形式引进诗歌中,使其诗具有强烈的黑人文化气息和黑人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在他以布鲁士形式写成的许多诗篇中《萎靡的布鲁士》是他最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它使人们透过那哀婉低缓的节拍和一唱三回的吟诵猛然意识到黑人民族在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存在,意识到黑人生活的困境和黑人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体诗歌的形式随音乐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动态地再现了黑人民族的现实。例如休斯诗歌借用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爵士乐形式,这种爵士乐形式的变化勾画出美国黑人文化,精神及社会发展的诗的图画。他的诗歌吸收了相对浮华的二十年代的哈莱姆卡巴莱(carbaret)爵士乐,三十年代低音连奏爵士乐(boogie-woogie), 四十年代的节奏疯狂的爵士乐(be-bop),以及五十代的进步爵士乐(progress)。这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黑人社会现实,动态地证明了黑人的存在,形象地表现出黑人民族随着美国乃至世界而发展变化。

4.休斯的诗歌形式再现并歌颂了黑人民族的美

休斯的诗歌创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唯美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实验主义阶段。尽管休斯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变化,其诗歌主题之一没变,那就是“歌颂黑人的美”。

首先,黑人音乐体诗歌的形式美反映了黑人的文化之美。休斯的诗歌得益于黑人音乐,这些诗因为黑人音乐的美和一种未曾为人关注过的文化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无论低迷的曲调还是强烈的节拍,这些诗都迸发出一种独特的黑人特色的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休斯正是借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向读者传递出一个民族特有的信息,使读者在理解、体验他那极有黑人特色的诗歌形式和内容之美的同时,也接触、感悟、接受了黑人文化的美,黑人民族的美。

其次,休斯诗歌中的黑人方言体现了黑人独特的美。休斯的诗歌借助于黑人俗语、俚语、口语等黑人的标志符号,引导读者从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寻找这些符号的所指。读者在体验由这些符号建构的诗歌之美的同时,不可抗拒地感受到这种美与黑人方言的使用者即黑人民族的必然联系,也体验到诗歌反映出的独具黑人色彩的艺术之美。那些简单明快的方言直接指向黑人民族直率粗放的性格,那些睿智多彩的表达象征黑人民族的智慧,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休斯在《我也》(I,too),《黑人姑娘之歌》(Song for A Dark Girl)等诗歌中将黑人方言所创造出的美的意象和感觉与黑人民族的美对应起来,相得益彰,交辉相映。

5.休斯诗歌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抗议和对种族平等的追求。在种族社会,黑人遭受到严重的不公平的待遇。黑人被认为是劣等民族,他们的语言被看作一种耻辱,他们的文化自然也是劣等的,不屑一顾的。然而,休斯却大胆地将富有黑人特色的符号置于读者眼前,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抗议,一种辩驳:诗人以这类符号大量营造不同凡响的艺术之美,给包括白人在内的全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审美体验,给世界一个惊讶:黑人民族的文化竟然也是如此丰富绚丽。

另一方面,在黑人文化备受歧视的时代,诗人孜孜不倦到底将这种形式用于诗歌,反映出诗人的持久追求,即黑人特色的文学形式应该得到承认,黑人文化应该是而且也一定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四、结语

休斯作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爱戴。他大胆采用具有深厚黑人特色的诗歌形式,既是他诗歌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他诗歌成功的一部分。这一诗歌形式不仅为诗歌内容增添了意义和色彩,而且给形式本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因此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休斯的诗歌形式有利于系统全面地理解其内涵,对于全面把握休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