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_聂嘉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_聂嘉

(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中心小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当前的音乐教学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过去那些一听到底、一唱到底的老式教学法被遗弃,有特色的音乐课教学实例层出不穷,这正好提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心灵 快乐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121-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的综合化,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音乐新课程的音乐文化。

1、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载体,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2、音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新课程中的小学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实现对人的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

二、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首先,突出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听入手,以聆听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特征。其次,突出音乐是情感艺术的特点。《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学从'情'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展开教学活动。

三、重视节奏训练

众所周知,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协作意识和技能,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小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以达到培养目标。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学音乐就要先学节奏,因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节奏。

四、重视律动训练

律动就是指在音乐活动中加入游戏、歌舞表演等。奥尔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脚蹈之是人之常情,这足以证明

五、创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开放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负有主导音乐教学的任务;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与教师应是一种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而并非被动的受教者。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尊重,理解与信任,才能积极合作,有效沟通,教学相长,分享成功。

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试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理论对音乐新课程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借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小学生音乐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是刻不容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长期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全体音乐教师的共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默.《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法》.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年1月.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论文作者:聂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_聂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