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论文_鹿子文

谈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论文_鹿子文

鹿子文 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256100

一、“认识”的误区

语文教学就其实质看,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母语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也正是母语的教育与学习,于是人们在语文教育与学习方面就容易陷入两个认识的误区:

1.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个人出生不久就开始了对母语的学习,入学后课内和课外也都能学到,这样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有人提出推倒教室这堵墙,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更有甚者,有教师教学《在烈日和暴风下》正好赶上大热天,就进行了所谓的情境教育,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进行几千米的跑步,结果有多位女生当场晕倒。情境教育在一些作文课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固然常见,但像上面的语文教学方式未免有点滑稽。究其原因,显然是没有真正弄清语文教学与通过生活积累学习语文的差别。要清楚,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语文课本选用的典型篇章的有效学习,达到理解积累语言文字进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教学活动,它与生活中学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是中学开设的九门学科中的“九分之一”,如果将其单纯等同于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是泛化了语文教学,那其实不叫语文教学。

2.语文教学的百科化

语文教学活动是以语文课本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来看,它记录着从古到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尽管这样,也不能因其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而将语文课上成百科课。

在《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中写道:“语文课本中有的是讲自然现象的,有的是讲地理历史知识的,有的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有的是论述政治思想的议论文章。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学习语文的材料,要学生从这些材料中学到读书、作文的能力的。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自然的或者有关社会的知识,因为那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那些学科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然,不管什么内容的语文教学,都应立足于母语教学的根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而不能丢掉根本,否则语文教学将会陷入盲目的百科化境地而无所适从。

二、“文本”的误区

从语文学科的设置、教学看,课本是语文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而在读、练中达到理解、积累语文知识,具有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实质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

如某教师教授《窦娥冤》,不顾文中的对话和唱词多而别扭,也不管内容与现代生活有多少距离,而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课本剧。又如某高一教师用现代庭审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教读《诗经》中的《氓》,让课堂变成了法庭。经过几个学生的一番表演,最后以谴责负心男子、判原被告离婚结束。整节课抛开了原诗的教学。还有教师借助现代媒体把一篇优美的散文或小说变成风景片或电视电影,在课堂上展示一番了事。

诸如此类的现象,看似围绕文本,新鲜别致,课堂活跃,实际上是脱离文本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方向。课本剧的表演、庭审式的教学费时费力不说,整个课堂也只能变成少数几位同学表演的闹剧,要说多数同学在课堂上的收获,其实寥寥。至于将优秀散文、小说在课堂上电视化、电影化展示,如果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品味,这样的教学也只能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仅限于内容的肤浅了解,至于更深的作用,那就很难评定。

三、“探究”的误区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此本无可厚非,但自主探究也应立足于文本。

如,有教师在执教《陋室铭》时,让学生对照文中的插图想象陋室的环境,并进行口头描述。这一拓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脱离了文章表现的主题。

又如某教师在讲授《鹬蚌相争》,学生质疑讨论中提出了鹬被蚌夹住无法说话的疑问;某教师讲授《背影》时,学生质疑提出了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某教师教授《愚公移山》时,学生提出了愚公经济不划算的疑问……面对无关紧要、偏离文本又有点幼稚的问题,教师却顺势利导,大作文章。诸如此类,语文课堂是热闹了,也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但教学却深深地陷入了探究的误区。更有甚者,一些语文教师的公开课为博得评委的好感,为使课堂活跃,有意加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表演化地制造一些讨论的氛围,使语文教学看似围绕文本,实则脱离文本,看似探究讨论,实则徒耗时间。

正如2005年7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张强老师所说:“文本的价值没有来得及探究就匆匆拓展,语文课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课。由于这种‘外’与‘内’关系的紊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乱耕别人田,荒了自己地’的奇怪现象。”

其实盲目拓展的语文课表面上看似精彩,实则是一堂没有重点、目标的失败课。它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脱题作文,语言措辞再优美,也是失败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7期。

[3]《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7期—10期。

论文作者:鹿子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谈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论文_鹿子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