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环节论文_杜文伟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环节论文_杜文伟

贵州省贵阳21中 杜文伟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出现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 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精选合作内容、体现合作过程

1.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流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对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或探究性的学习课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要避免“交所有的鸡蛋都放入合作学习之篮”。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和科学灵活的安排。

(1)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且题目不能太简单而失去讨论的价值,又不能太难或太难操作,而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与信心。

(2)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预知学生可能提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其次,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才会相互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会出现争论,再在争论中形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3)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把握好讨论的契机,及时导入小组合作探索,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或求知欲的驱使下探讨问题,从而取得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4)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迷惑时、混沌处正是应探索交流时,教师应该耐心等一等,把握好这个合作学习、探索交流的契机。

2.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思考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这样训练点比较多,富有挑战性,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时,先让学生练习一组有关乘方题目后,提出问题:"请你认真观察刚才的练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研究后才能回答,在这种情况下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3.教师要参与、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繁荣”、“华而不实”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1、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科学的分组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一般由4到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

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羊式”的。要组织全体学生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使学生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有效的开展活动。教师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的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已的见解;

2)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 ;

3)轻轻地说,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

4)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

5)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大组交流;

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与小组长的作用发挥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哪一任小组长,教师都要对小组长进行培养指导,教给其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小组长管理水平。如怎样激励、团结组员共同努力,怎样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总结、反馈等。

四、评价要合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宽松、自由、心理安全的气氛中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助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全体学生,特别学困进行激励评价。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生,发之于心,动之于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自信,产生榜样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待学生教师要多用表扬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但用这种千篇一律式的评价多了,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了,那么这种评价就失去了其激励的效应,它将不再激发被表扬者的自豪感,也不能激起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的欲望。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意识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错误!

论文作者:杜文伟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环节论文_杜文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