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宁欢欢

“课堂观察”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宁欢欢

宁欢欢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

摘要: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课堂观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具有针对性、情境性、合作性、选择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目前教学研究的几个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课堂观察、专业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完全依靠教师自发进行教学反思容易受到自身瓶颈的限制,表现为惯性思维、拘泥于教学技巧、指标化工作指令的限制等,使得反思的内容和水平不够开阔。为此,需要借用一些新的理念和工具方法,促使教师的教学反思更为全面深入,从而真正有助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课堂观察”即作为一种有效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重视。

一、走进“课堂观察”

带着以上问题和思考,课题组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中“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对自行编制的《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状况问卷调查》进行了系统、细致地整理、统计和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最大困难是阅读和写作。于是,语文组以阅读课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教师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三个原则,确定了四个观察视角:课堂提问与教学目标,问题设计的梯度,教师的解答,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同时,考虑到不同班级学生水平的差异,我们采用“同一课题、同一教师、不同班级”的纵向比对分析方法,让教师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再次进行“课堂观察”活动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针对性,但是观察教师在听课时精神仍然高度紧张,少了以往“赏课”的“享受”,只顾埋头记录,对整堂课的感觉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堂课下来,除了记录授课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几乎说不出对这堂课的整体感觉。因此,我们重新研究了应对策略:首先,观察教师在课前要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教学策略、希望被观察的重点等;其次,进一步熟悉观察量表,用一些自己能理解的符号进行速记;最后,安排一位观察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观察。经过几次实践,课堂观察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

二、感受“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帮助教师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从而使专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报告”将“课堂观察”的成果固化下来,教师以此收集、分析教学表现,丰富彼此的教学经验,以科学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推动教学反思,从而改进教学行为,加快了大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成长。作为“课堂观察”的开拓者,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有奋斗也有成功。我们的收获首先体现在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其次体现在形成了一种浓厚的“互相信任、开诚布公、团结进取、同甘共苦、平等开放”的“合作体”文化氛围。在研究活动中,师生们都开阔了视野,交流了思想,点燃了激情,细腻了情感,涵养了心灵。教师们认识到,只有在与学生的教学对话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问,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才会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有遗憾和困惑,如与专家型教师零距离接触,接受他们的理论指导,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的机会很少;实践过程中理论思想方面的指导比较欠缺,特别是对学生课后反馈的工作做得比较少。今后,我们一定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努力。

三、实施课堂观察的思想准备

①听课不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教师要从改善自我课堂的角度出发,观察别人的课堂,理解别人的缺点,更借鉴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发现自己课堂的缺点,从而把自己的课堂建设得更加完善。②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在观察时,站在哪个立场决定了观察的深度。如果按传统的角度站在教师的立场去观察,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新的问题。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观察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多大的距离,这样才能对教学有更新的认识,才能发现更有效的问题。③教育说到底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而不是惊讶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搞活动,因此一些公开课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而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让学生掌握了既定的知识、获得了应有的感受?这些却被忽略了。因此,课堂观察除了观察课堂过程外,更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程度,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四、课堂观察实施步骤上的特点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类似传统听评课的步骤:说课―听课―评课。但在实施过程中,两者却是有根本区别的。①课前讨论。传统说课并没有对听课进行过布置,都是根据听课人自己的经验或感觉走的,这种听课就失去了目的性,对课后的评价也就没有针对性了。课堂观察前的讨论明确了听课的目的,而且每个人的方向可能都不一样,那么听课人在听的时候就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会再无重点地散漫式听课了。②课中观察。在传统听课过程中,听课人依据的是自我的感官。而课堂观察除了听课人的感官外,还要求借助各类记录工具,更重要的是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这一经过科学设计的观察工具。在初期可以套用别人成熟的观察量表,在自我课堂观察的不断进行中,可以根据自身课堂设计对已有观察量表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自己的成熟的观察量表,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这些记录工具的使用,特别是观察量表的使用,使课后评价有了详细的、量化的数据作为参考,使课后评价不再泛泛而谈,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更加细致、科学。③课后分析。传统评课的弊端显而易见,而课堂观察中的课后分析,其特点在于除了上课人自身的反思外,关键的是对观察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双层分析,重点在于对课堂中出现的优点进行原因的分析,找出优秀课堂的内在机理。并且各种分析都讲求证据,而非经验之谈。

总之,“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粘合剂。我们期待课堂观察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平台。

论文作者:宁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课堂观察”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宁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