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提升低年级聋生的双语能力论文_盘秋萍

如何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提升低年级聋生的双语能力论文_盘秋萍

盘秋萍(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 贵港 537100)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蒙台梭利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也不断的得以推广,由最初的家庭教育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教育对象由最初的智障、自闭类型儿童慢慢扩大化,也运用于低年级聋生的双语课堂,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已离不开蒙台梭利教学。而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是蒙台梭利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结合语言教育理念进行教学,通过语言原始的教育方法、发音标准、口语训练等进行教学,其教学法、教具种类都非常适合运用于低年级聋生的双语(口语、手语)教学。

【关键词】蒙台梭利 低年级聋生 双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58-02

一、聋生语言学习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语言是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聋生由于无法通过听获得语育概念,所以他们的思维类型只能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无法利用语言形成逻辑思维,所以聋生常常无法针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聋生语言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用眼睛代替耳朵感知事物。

聋生由于无法用耳朵听到声音,所以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大多需要依靠眼睛观察人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形成一系列的语言信号,获取相应的信息,将其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语育和逻辑进行结合,形成独特的理解方式。我们通常将这种认知事物的方式称之为“看话”。“看话”在聋生教学活动中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聋生在概念方面需要较多的基础,才能将眼睛所见的事物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比如“水果”,健全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方面的经验积累形成其概念,并且不断将其进行扩展。但是聋生由于缺乏生活中的听觉感知,缺少了一条形成“水果”概念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逻辑思维的形成方面难度也更大。另一方面,在缺少听觉信息的情况下,对外界事物形成的逻辑信息完整性很难保证,尤其是汉语学习,包括不同的声调,聋生无法像健全学生一样轻易地区分出不同的音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用手势代替口语表达。

通常具有听力障碍的人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存在不同的缺陷,而语言需要通过听力和口语表达之间不断地反馈才能形成流利的发音和正确的语言结构。由于聋生的听力缺陷无法为口语表达提供有效的反馈。所以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也无法保持畅通,很多聋生使用手势来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愿,久而久之,手势成了代替口语表达的另一种方式。手势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但是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如口语中表达“去食堂吃饭吗?”,用手语表达时通常会形成“去吃食堂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造成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误解;而且用手势无法将很多相近的词义进行有效区分,如“假如”和“如果”,不能准确表达,会导致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产生偏差。另外,有很多形容词和名词无法用手势准确表达,学生只能依靠自已的理解去学习,会造成很多误区。

低 年级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语言能力差,思维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直观感受力强。低年级聋生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上以直观为主,由于听觉的丧失导致对认识活动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得不到声音刺激,聋生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不够完整,在每一瞬间能够直接反映到他们大脑中的只是处于视野之内片面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片面,获取的信息少,学习被动,思维能力差,较长时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蒙台梭利的语言教具多样、直观,教学环境舒适、安静,以自主学习为主,演示为辅,反对填鸭式教学,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适当的进行口语、手语练习辅助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蒙氏教学对聋生双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都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聋生由于听力缺陷,而要面对不一样的生活。在发现孩子还残余听力时,会加强他的口语练习,希望他能长大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蒙氏教学中,通过让孩子对拼音、文字、人事物的认识,口手语表达,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低年级聋生的口语、手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如砂纸字母板、移动字母箱、拼音结构箱、笔画砂纸板、偏旁砂纸板等教具,低年级聋生天性顽皮、注意力易分散,而蒙氏教学课堂丰富多样,是最能提升低年级聋生的口语、手语能力。如砂纸字母板、移动字母箱都有着独特的设计,鲜艳的色彩,操作简单,内容丰富,有层次性,能较好的吸引低年级聋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聋生,正是语言发展期,还未意识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想说就说,畅所欲言,在这一时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配合使用各种教具,合理进行语言训练,将为聋生的未来言语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适合聋生双语教学的教学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步行练习和人类的手的操作、智能的发展有所关联。走线是蒙氏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走线,让学生烦躁的心情平复下来,能安静的进入蒙氏课堂,专心听看教师的操作、教学。对于低年级的聋生天性顽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走线是良好课堂环境的开始,让学生能静下心,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跟着教师走的每一步,做到轻走轻坐,进入课堂。

蒙式语言教学主张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蒙台梭利经典的教育方法,就是“三阶段教学法”分别为命名、辨别、发音三阶段:“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对应介绍。第二阶段——找出与名称相对应的实物。第三阶段——记忆实物的名称。”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低年级聋生刚进入学校,未接受过任何教育,对事物的认识并不能通过手势或言语表达出来,我们如何让聋生把名称和实物对应起来呢?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是命名,认识物品名称。

命名是由教师引导,结合书面与手势,让学生认识物品名称,并能认读、打手势表达物品,在认识物品时加以口语、手语练习,加强口语、手语表达。辨别是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口语、手语基础,在毛毯上摆出物品2-3个以上,让聋生通过看口型听声音(佩戴助听器)或者手势语,指认出物品对应的名称,达到强化口手语练习效果。发音是蒙氏教学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时打手势或用手遮住口,让学生听、看、说,未能清楚表达,教师辅助完成。学生可以结合蒙式教具(动植物卡片)说出(打手势)物品名称,也可运用发散思维,用物品名称说句子(打手势)。总之,我们可以选用聋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聋生接受起来也会比较快,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蒙氏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对低年级聋生的双语教学尤为合适,蒙氏教具设计独特,品种多样,颜色鲜艳,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中学,学中说,学中做,并运用于生活实际,加强聋生的口手语表达。

四、较为安静的双语教学环境

对于聋生的双语教学,第一考虑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聋生由于听不到,当他们佩戴助听器时,助听器无法帮他们排除杂音,所听的声音非常混乱,所以在双语教学时必须安静,安坐,不宜走动,周围无杂音。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在她的教学法中,“环境”是必须要强调的第一要素。所以,她主张把设计环境与照顾环境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在自主学习时,由会的(大龄的)学生带会不懂的学生。学生重在观察,自主操作,教师协助辅导,在观察中学习,任何教具都有它的操作顺序,学生从观察中掌握蒙式教具的操作。蒙台梭利教室里的物品摆放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可以适当根据孩子们的工作情况有变动的,使孩子有新鲜感,环境的布置既要符合季节变化,又要具有生命力。所以,蒙台梭利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环境的创设上。

总之,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教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此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是受限制的。聋生在语言教具工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学会了分享。

参考文献:

[1]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段云波、卢书全.《蒙台梭利语言教育》.2009;

论文作者:盘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如何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提升低年级聋生的双语能力论文_盘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