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弥漫性大论文_秦梅

胃肠道弥漫性大论文_秦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 方法 对1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内窥镜活检粘膜下病变取材组织小、坏死重,易误诊,内镜病变有特征性改变,病理检查可确诊。 结论 提高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特点的认识,重视病理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性,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淋巴瘤,B细胞;诊断,鉴别诊断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组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改变各异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亚型,占NHL的30%左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平均60~70岁,男性比女性稍多。最近十余年其发病率逐渐上升[1]。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误诊率高。

1 临床病理资料

13例患者均以“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诉行内窥镜检查。肠镜下以糜烂型、溃疡型最为常见 ,常有多个小溃疡。组织学检查 ,瘤细胞主要在粘膜内弥漫性浸润。粘膜上皮层常表现为淋巴上皮样病变 ,固有层内腺体可部分、甚至全部被破坏 ,瘤细胞表现为中心样细胞或中心母细胞样特点。胃肠镜活检标本易造成误诊、漏诊 ,应引起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高度重视。13例均先行内窥镜活检,其中8例手术切除,均经免疫组化证实。免疫组化;)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肿瘤细胞 CD45 阳性、滤泡生发中心 B 细胞起源分化的 DLBCL 特征性免疫表型为 CD10+、Bcl-6+;活化 B 细胞起源分化的 DLBCL 特征性表型为 MUM1+、CD138+、。少数 DLBCL 表达 CD5,但一般不表达 CD23、cyclin D1,而与小 B 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有所区别。.间变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亚型以表达 CD30 为特征。

C-MYC(50-70%+)、KI67(60-90%+),泛T标记是阴性的。EBER原位杂交(-)

2 讨论

2.1 概述 根据WHO分类将DLBCL定义为:弥漫性增生 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巨噬细胞核,或超过2倍正常淋巴细胞。发病年龄范围比较宽,

2

.2 诊断和病理 DLBCL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窥镜检查、病理检查。DLBCL结外部位以胃肠道(胃和回盲部)最常见,50%左右患者为Ⅰ~Ⅲ期,进展快,典型的病理表现是肿瘤组织弥漫性破坏淋巴结或结外组织的正常结构,病变可以累及整个或部分淋巴结,也可以仅见于滤泡间区,但累及淋巴窦不常见。常浸润淋巴结周围的软组织,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性纤维条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瘤细胞体积较大,一般为2个淋巴细胞大小或更大,形态多样,胞浆常嗜碱性,核大,泡状,核仁明显,可见沟裂或分叶状核。形态学变型主要包括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性、间变性大B细胞性4个变型,其中以中心母细胞性DLBCL最常见[2]。免疫表型对于DLBCL具有很重要的诊断意义。研究表明,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临床资料,DLBCL的诊断准确率可达87%,其中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可提高DLBCL的诊断准确率达14%[3]。DLBCL表达各种B细胞标记如CD19、CD20、CD22、CD79a、BSAP。一些病例表达CD5阳性(10%)或CD10阳性(25%~50%)。CD5阳性的DLBCL CyclinD1阴性,以此可与套细胞淋巴瘤的母细胞样变型相鉴别。CD5阳性DLBCL可以是原发,也可以是SLL/CLL进展而来,但前者比后者多见。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

2.3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仍不清楚。通常为原发,也可从低度侵袭性淋巴瘤演进而来,这种演进可能与一些染色体结构改变有关,如MALT淋巴瘤转化为结外DLBCL是由于存在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Hough等在研究滤泡淋巴瘤向DLBCL转化时,染色体2q、6p、7p、12q、17q的增多及5p、8q的丢失可能在低恶向高恶的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LBCL可能与HIV、HHV-8、EBV感染有关,而且HIV、HHV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器官及其免疫活性趋于退化,免疫功能减退,长期抗原刺激免疫细胞发生增殖反应,缺乏自身调节控制,最终出现无限增殖,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环境污染是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美国Stanford大学与美国癌症研究所合作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采用超过1000种基因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DLBCL包含三种不同的分子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ike)型,表达正常生发中心B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好;活化B细胞样(ABC-like)型,表达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和浆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差;第三型表达谱,其他无明确特征的异源性类型,但预后同ABC。病理学家们在进一步确定临床病理学类型之后,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少数几种具有分化谱系代表的标志,将DLBCL分为GCB-like和NON-GCB型,后者包括基因表达谱分类的ABC和第三型,这些标记包括:CD10和bcl-6作为GCB标记,而MUM1作为NON-GCB标记。Rosenwald等报道GCB型5年总生存率76%,NON-GCB型5年总生存率34%。

2.4 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 文献报道老年人恶性淋巴瘤的误诊率高达58.6%。NHL病变范围广泛,症状多样,病理变化复杂,易造成误诊,多以原发部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而误诊为相应的疾病。本文13例DLBCL患者,内窥镜活检没有明确诊断,描述诊断2例,其中取材组织过少病变不典型误诊3例,8例经上级医院会诊确诊。DLBCL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变范围广泛,应及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重视病理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性,有时也要注意它的局限性,防止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 张文书,路名芝,刘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1):134-137.

2 郭以宝,吴波,孟奎,石群立;结肠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3.朱晓静;安晓静;马恒辉;吴波;石群立;;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论文作者:秦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胃肠道弥漫性大论文_秦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