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文金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论文_于佳佳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雪山魂塑》是一部带有音画性质的二胡协奏曲,它是为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由刘文金先生创作的。整首乐曲是由征途、雪山、战友和朝霞四个部分组成,它刻画了长征途中英勇战士的光辉形象。故本文主要从作品的创作风格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此部作品。

关键词:刘文金;《雪山魂塑》;二胡

《雪山魂塑》在二胡演奏中第一次尝试性的以军旅题材为创作背景,刘文金从征途、雪山、战友、朝霞这四个章节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慷慨激昂的奉献斗争精神,刘先生在音乐塑造过程中把每个情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也体现了作者对长征过程的肃穆和对民族精神的崇敬。通过聆听曲目,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历经苦难,在艰难困苦中谋取胜利的坚定信心和不屈品质,曲目结尾的快板尤其细致完善的体现了刘文金先生对中西音乐对驾驭能力,让我们在重温旧画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情感的浓烈和民族音乐的厚重。

刘文金先生一生创作了很多二胡作品,其中的九部最为著名。而在这九部中《雪山魂塑》尤为出色。本研究通过作者的演奏与感悟,将从该曲从故事发展的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别具一格的创作构思—征途

“征途”共五十六个小节,开篇部分便用钢琴模拟钟声以此拉开序幕,而在中间部分,出现了两次短暂性的转调,使之成为三个乐段。在这三个乐段之后出现了具有典型特色的四个半音,随着这四个半音的演奏,红军长征途中那种奋发向上的铿锵之力被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二、大胆创新的创作技法—雪山

在这一主题中装饰性半音的运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加饱满、厚重,渲染了红军长征途中艰苦的生存环境,在饥寒交迫中红军体现出来高尚的战斗品格。随着乐队伴奏进入下行音阶,这一主题的慢板被表现的十分细腻,面对眼前一望无际的漫漫长路,面对当下生与死的抉择,红军战士的内心感受被刻画了出来。随着乐曲转入D调,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大雪山仿佛出现在战士的眼前,雪山的陡峭、寒冷、孤寂,正是战士们此刻在爬行中最真实的表达,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整体来说,这一主题的节奏逐渐变强,特别是随着后来快板的运用,仿佛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战士们那种坚定不屈的意志在这里回荡。

随着二胡节奏的自然爬升,这一主题的乐曲转入了D调,抒情感人的慢板的演奏刻画了战士们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的情形。慢滑、波音等装饰性音符的运用,更能细腻入微的展现了战士们在瑟瑟寒风中不屈的战斗热情。

我认为那是血融于水的军民鱼水深情,也是催人泪下的依依离别情。在全篇的创作过程中刘先生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在淋漓尽致的刻画战士们百转千回的情感的过程中让这个曲目雅俗共赏、深入人心。刘先生的创作既有学院派的技巧与技法特色,又面向了普通的广大人民群众,贴近实际生活、贴近人民大众。

四、细致入微的创作境界—朝霞

曲目进行到这一章节,节奏也逐渐变得欢快、轻松,仿佛让人们经过慢慢长夜开始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此时,调性转入了G大调,上四度转调象征着红军的革命力量逐步壮大,胜利就在眼前。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随着左手略带滑音的揉弦,那种饱满、轻快的节奏油然而生,尤如早晨的霞光,节奏明亮而又鲜明。之后,刘先生又引用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主题音调,让整个节奏欢快轻盈,让乐曲随着胜利的号角推向节奏的巅峰。

结论

《雪山魂塑》整首作品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情感,发人深省的内在张力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辛劳与悲壮,红军在艰难困苦中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让人们永远怀念和学习。刘文金先生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转调,多个调式的转换拓宽了二胡乐器演奏的音域,在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将作品的情节推向高潮。而刘文金先生不但解决了二胡音域较窄的难点,而且发挥了旋律调性的优势,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他娴熟的中西音乐创作功底以及他对二胡乐器的十分熟悉的性能。如果进一步深入到技术后面的则是精神的高度,把握乐章背面赋予精神的则是人格,我想这才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过程以及其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卢姗姗,《刘文金三首二胡作品的学习心得》,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04-19

[2]谭蔚,《刘文金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的分析与研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2-04-01

[3] 林感,《继承一融合一发展一创新一浅析刘文金二胡曲的创作发展历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2-04-01

[4]佟萌,《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论文作者:于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浅析刘文金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论文_于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