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僚主义中的关系网络与腐败_关系网论文

论官僚主义中的关系网络与腐败_关系网论文

漫谈官僚机构内部的关系网与腐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网论文,官僚论文,腐败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官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而是采用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将现代官僚制中的官僚当做一种职业看待。韦伯认为,官僚机构虽然被一般地看作一种巨大的潜在的或现实的权力之源,对社会管理服务将会发挥最大效能。有些管理学者也一直坚持将官僚机构作为产业革命后工业时代的最佳管理组织结构。

一、“关系网”与腐败的不解之缘

任何一种机构组织形式总是同一个国家社会形式有着某些密切的联系。在宗法型的社会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社会中的个人的关系变成了私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私人关系编织的巨大关系网,必然会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创造腐败机会。而在法治型的社会中,社会中的个人或组织不直接面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而是通过法律与国家相联系,寻求服务与保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中介作用减少,腐败机会也会自然减少。从古至今,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官本位观念、人治观念、宗法观念、清官观念、草民观念得不到彻底的清除与涤荡,民本思想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主义法制还很不健全。因此说具有浓厚宗法色彩的关系网也必然会长期存在。特别是目前,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治体制的不民主必然会引起封建主义意识影响的增强,在一些具体制度上、操作上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宗法色彩的烙印,成为社会主义政体的一个肿瘤。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仍然像幽灵一样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具有浓厚宗法色彩的关系网在其中充当了巨大的保护伞,通过私人关系的运作形成独特的宗法型保护机制。这种机制最大的弱点在于它缺乏整体性、公正性,受保护的几率往往由社会的个人关系网的多少和私人关系的厚薄来决定。这必然会为腐败提供机会。因此,这里有必要对至今仍为大家极为热衷与崇尚的关系网加以深刻认识,特别是就官僚机构内部的关系网加以剖析。

管理学曾将组织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式组织,一类是非正式组织。关系网是官僚组织内部的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西方学者称之为亚组织。早在二千年以前,“关系网”就根深蒂固于中国大地,它是受封建宗法制的影响建立起来的,是宗法的社会组织形式在组织结构内渗透与影响的结果。这种独特的宗法型保护机制在构建私人关系网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能够为官员个人的官位的保留与晋升提供机会与助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官员的腐败与其他不合法的行为提供保护。

关系网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官僚机构的侵蚀和破坏作用是很大的,它是官僚正式组织机构的腐蚀剂,这个社会基础至今还保留着深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以裙带关系形成关系网为例,表面上看它的形成看似与腐败无关,但其实关系极大。亲属间的互相抬举推荐,朋友间的互相支援,使得这种关系自然而然带上了腐败的色彩。一些领导干部在用人问题上任人唯亲,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管人、管事、管钱的关键岗位,以至形成小圈子,致使权力失控。阎健宏(贵州省国信投资公司原董事长,前省委书记夫人)这位有根有底的特殊人物就曾讲过“要去就去管人管物的地方”和后来贵州省领导讲“也许省政府这几年的最大失误,就是让阎健宏当了计委副主任”。前前后后两句话,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关系网的影子。关系网的威力,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

以古为鉴,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文中曾详尽描绘了这一情形。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其结成小集团:出生于一省一县,视为“乡谊”;同年校友,视为“年谊”;婚姻关系包括七大姑八大姨称为“婚谊”。总之众多的“谊”是形成网络关系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在官僚组织内部的关系网形成本身就与腐败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关系网促成腐败

关系网作为非正式的组织,是建立在各式各样的私人关系基础上的,而不是制度关系;而维持关系网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金钱。笔者认为,这种关系网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权力关系和金钱关系。无论是“乡谊”、“年谊”、“婚谊”等都需要以金钱作后盾,靠金钱来维持。例如官员之间逢年过节的往来,下级官员为上级官员所送的各种年节贺品,大多数就是以这种关系的名义进行的。原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就曾为受贿有这样的辩解:“在任副市长期间,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量接受了工资以外的,以各种名目出现的现金。这些钱有的是以年终补助为由送给的红包,有的是以发奖金为由发给的现金,还有的是在参加各种庆典、剪彩时送的,也有的是因病住院,逢年过节时的礼钱。”这足以窥视到强大关系网中的冰山一角。那么,除去已经被查办、被曝光的案件外,又有多少高级干部隐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不得而知,但肯定会有,并且很多。

有关系网的官员容易走向腐败,而腐败官员又千方百计去寻求关系网的庇护。为此他们便大肆编织和维护这种关系网,近年来出现的大量“串案”“窝案”就是最好的佐证。湛江大案、厦门大案,上上下下涉及官员上百人,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如果要想“一网打尽”的话,要付出多少代价,多少艰辛。腐败分子就是靠着这张复杂的关系网,结盟成特殊利益群体,使之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斗争更加尖锐化、复杂化。不仅如此,这种风气也蔓延到党内,有的人甚至把党的关系也变成了一种利益均沾关系,使得党内庸俗风气不断滋长。一些地方存在着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真理讲送礼,不讲团结讲宗派的严重现象。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之风盛行,有的人专心于找靠山、拉关系,金钱交往在各种关系的增进中起着重要作用。易劳逸在《流产的革命》中曾对国民党内的宗派主义作过精彩的分析。他说:“国民党内的宗派主义不是由原则或政策分歧引起的,而由利害关系形成的。”“当中国人组织起来支持一项事业时,他们就表现出一种在人际关系基础上去营造团体宗派的强烈趋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宗派就容易成为由人际关系网组成的一个个小团体。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其攫取权势、地位及财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必须对关系网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讲,各种关系网的展开与活动已经成为各级官员的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正是首先从这里引发的。迎来送往、赠送礼仪、吃喝宴请似乎成为生活中的常规,甚至也为社会中的老百姓所认同。为了维护解决关系网的经济问题,官员们就需要在自己的工资之外另辟蹊径,借助权力杠杆去弄更多的钱。而这种经济来源实质就是贪污。近年来,吃喝风愈演愈烈,公款吃喝已经演变成一种“习俗”,这种“习俗”甚至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奥妙之一,就在于吃喝方式本身也是官员们感情投资构建关系网的最佳方式,也是贿买权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说,一定程度上关系网促成了腐败的生成。

三、关系网保护腐败

关系网是保护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们往往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关系网逃避腐败活动应受到的惩罚,当一个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揭露出来时,他可以寻求各种关系的保护,以各种方式逃避受到的惩罚。《焦点访谈》不止一次对受过处分的官员“移地做官”曝光过,有的不仅官复原职,甚至提拔重用,形成了“搞腐败有功”的奇怪局面。这种局面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关系网有时会使得腐败行为变得合法化。关系网既然是在正式组织内部成长起来的私人关系网络,它不仅可以把官僚机构内部各等级权力关系化解为官员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同时也可以把正常的公务关系转化为私人事务关系。这种向私人关系的转化为腐败行为的合法化提供了方便之门。本来正常的公务活动中,人们之间只有法律和制度关系,绝不允许金钱和人情的渗入,而关系网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法律关系朝着人情关系发展,制度关系朝着金钱关系发展。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执法的权威和代表,政法队伍中徇私枉法时有发生,个别的甚至充当了不法分子的保护伞和黑社会势力的内线。在法律不完善、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有时法律在邪恶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这说明如果任这种具有浓厚宗法色彩的关系网自由发展的话,有时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也会蜕化变质,从而使腐败行为似乎也“合理”“合法”起来。

总之,在官僚机构内部发展起来的关系网危害是巨大的,它使反腐败斗争的难度不断加大,也会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强大的阻力。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它长时间存在于我们国家的肌体中,但是我们必须下决心去根除它,否则后患无穷。有些政治学家认为,权力使人腐败。其实,用权力编织起来的关系网危害更大,它使得这种腐败的机会更多了。公共权力一旦成为某些人借以牟利的工具,它不仅危害社会,也会污染我们生活的空间。破除这种“关系网”是当务之急。

标签:;  ;  ;  

论官僚主义中的关系网络与腐败_关系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