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活”的数学课堂论文_王良良

塑造“活”的数学课堂论文_王良良

山东省莱阳市穴坊中心初级中学 王良良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总觉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无欢声笑语。怎样才能让学生人人都动起来,使课堂呈现出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我一直在不断的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也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我发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于好动,叛逆的初中生来说,时间长了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不积极配合老师,使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降低。

因此,我们如果想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地位,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一堂课来说导入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导入更要创设情境体现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数学活动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和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

2、适时动手操作,争做学习的主人。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提出的。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机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进行“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时,我便让学生用土豆自己制作了各种几何体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切截实物,来观察截面的形状,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并且每个人都十分积极主动探究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截面的形状。这个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争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用不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更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还应将自己的长期累积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学着发现问题,注重过程,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去估算、猜测、推断、计算与验算,同时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解实际应用题时,我总是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与目标。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4、倡导合作学习,分享学习快乐。

新课程主张个性的体验,同样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使数学课堂活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前几年开展合作学习实验中,很多老师认为,“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于是,小组讨论成为合作的代名词,而具体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则成为调节时间的一个重要武器。当时间充足的时候,就让学生“讨论讨论”,当时间紧张的时候,无论学生的问题讨论到什么程度,都要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停止,这是非常常见的教学围绕着教学设计进行而不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行的现象。这样的所谓“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的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解决问题,还有彼此的经验与智慧的分享。 如在进行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教学时,我是按四人一组,“认一认、分一分、画一画、数一数、练一练”让他们先互相讨论交流,各自说说是怎样想的,再集中汇报,又反馈给同学们,让他们去“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不仅好理解,还好掌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与肯定后,既满足了他们的好表现的欲望,又煽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备好学生,察微知著,预防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形成了一种应付的现象。据此,我将学生的座位适当调整组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搭配,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总之,课堂本应是学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往往会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遏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将课堂还给孩子,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让它真正“活”起来。

论文作者:王良良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塑造“活”的数学课堂论文_王良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