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研究

    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研究

    黎晖[1]2002年在《毫米波低噪声集成接收前端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毫米波低噪声集成接收前端的理论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完成航天二院25所某重点工程×××项目的接收前端的研制。首先论述了毫米波及其特点、发展,概述了毫米波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用途和常用的传输线类...
  • 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范胜林[1]2001年在《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对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理论与工程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是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GPS姿态及定向系统的特点,对常规Kalman滤波算法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
  • 秘密共享体制——构造、实现与信息率

    秘密共享体制——构造、实现与信息率

    刘弦[1]2001年在《秘密共享体制——构造、实现与信息率》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秘密共享体制的构造、实现与信息率。本文证明了基于网络上的通道结构上的秘密共享体制是理想的,并给出了实现网络通道结构上的秘密共享体制的算法;本文还给出了任意图上的秘密共享体制的一种实现算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可防止欺诈的门限体...
  • 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研究

    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研究

    张雅斌[1]2010年在《高频地波雷达干扰与海杂波信号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频地波雷达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体制雷达能弥补常规微波雷达的低空盲区和天波超视距雷达的近距盲区,具有远程预警、反隐身、反超低空突防和反辐射导弹等优点。采用综合脉冲与孔径体制(SIAR)的岸舰双/多基高频...
  • 大气对GPS测量影响的理论与研究

    大气对GPS测量影响的理论与研究

    杨力[1]2001年在《大气对GPS测量影响的理论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GPS的发展与应用,对GPS误差源的研究更加精细、更加科学。大气折射是GPS测量的主要误差之一,大气折射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内部结构和测站与卫星的空间几何关系,大气对GPS测量的影响按影响特性分成中性大气影响和电离层影响...
  • GSM协议栈软件的研究和实现

    GSM协议栈软件的研究和实现

    黄波[1]2001年在《GSM协议栈软件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指出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通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中移动通信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通信方式业已得到各国通信专家和用户的关注。从90年代初到现在,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移动通信技术...
  •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载波频率估计的数字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载波频率估计的数字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刘翔[1]2007年在《低轨卫星地面站导频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低轨卫星信道的特点和业务需求,以低轨卫星地面站导频接收机为应用对象,设计了可应用于高动态条件下的低轨卫星通信全数字接收机方案,重点研究了信号的同步,并对接收机进行了硬件电路实现。论文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
  • 短波跳频信号解跳技术的研究

    短波跳频信号解跳技术的研究

    熊俊俏[1]2013年在《多载波短波差分跳频通信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高速数据速率的短波宽带跳频技术是当今短波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如短波差分跳频技术和多载波短波跳频技术。短波差分跳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跳频技术,无需采用伪随机码来控制跳频频率的产生,而通过发送信息与G函数共同确定产生跳频频率序列。由于相邻...
  • 软件无线电及其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

    软件无线电及其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

    汪西原[1]2001年在《软件无线电及其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从模拟到数字的飞速转变,当代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更多功能将通过软件得以实现——导致了“软件无线电”。本文首先介绍软件无线电的概念、特点、基本构成,并分析和给出它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构想。然后对直接序列扩...
  • 无线通信下行传输的空时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下行传输的空时编码技术

    张茜[1]2014年在《D2D通信系统中网络编码与虚拟MIMO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网络容量,移动通信系统正在向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以综合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和多种无线通信方式。终端直通(D2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业务,它允...
  • 多门限群签名方案的设计和分析

    多门限群签名方案的设计和分析

    石怡[1]2001年在《多门限群签名方案的设计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门限群签名做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文章中用到的基本概念和工具,然后总结了门限群签名应该具有的八条性质,以这些性质为标准仔细分析了现有的DF、LZ、PK、WLC、Shoup和Xu等六个门限群签名方案,发现它们均有缺陷和不足,由此引出了...
  • 定位报告系统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

    定位报告系统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

    王伟[1]2001年在《定位报告系统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定位报告系统(PLRS)是集导航定位、通信和识别为一体的综合性战术系统,而网络管理是系统的神经中枢。本文在介绍了PLRS系统的功能、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全面论证了系统的集中式自适应网络管理方案,设计了网络的拓朴结构和...
  • 低截获概率四相编码雷达的侦察方法研究

    低截获概率四相编码雷达的侦察方法研究

    邱剑宁[1]2001年在《低截获概率四相编码雷达的侦察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讨论四相编码雷达信号的侦察、截获方法。文中所涉及的方法是谱相关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法。谱相关检测法从周期平稳过程的信号模型出发,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比常规谱方法更为合理,在对严重干扰和噪声背景下的信号检测方面更显优越。通过仿真试...
  • 车辆导航系统中数据处理、地图匹配和路径规划的研究

    车辆导航系统中数据处理、地图匹配和路径规划的研究

    高博[1]2001年在《车辆导航系统中数据处理、地图匹配和路径规划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各种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导航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介绍了VNS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VNS的发...
  • 高速IP加密机的设计和实现

    高速IP加密机的设计和实现

    赵凡[1]2001年在《高速IP加密机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给出了IP加密机的全面而详尽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IPSec协议体系;然后是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总体设计方案与系统配置方案。接着是系统各部分的详细设计、技术难点及对策;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
  • 考虑多径衰落星地微波传输链路计算的研究

    考虑多径衰落星地微波传输链路计算的研究

    赵星[1]2001年在《考虑多径衰落星地微波传输链路计算的研究》文中提出以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本文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的信道特性和信道模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和国际上几种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参数。分析了陆地...
  • 基于电话网的远程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在污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电话网的远程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在污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冯秀丽[1]2001年在《基于电话网的远程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在污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串行通信现状、电话网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本课题的意义。其次,结合电话网的原理进一步分析了污水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另外,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软硬件设计方法,并具体给出了设计的方案。在...
  • 宽带无源光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研究与设计

    宽带无源光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研究与设计

    池灏[1]2001年在《宽带无源光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可供选择,从xDSL到HFC等。但是从长远来讲,它们只是过渡性方案。在有线接入领域,由于光纤的带宽优势,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TM-PON或称APO...
  • SAR卫星GPS轨道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

    SAR卫星GPS轨道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

    张贵明[1]2001年在《SAR卫星GPS轨道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小卫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迫切要求降低卫星测控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提高定轨定姿的精度,于是星载GPS技术应运而生。GPS为低轨卫星的自主在轨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该文针对SAR卫星的GPS自主定轨定姿技术进行了深...
  • 密码协议安全性分析中的逻辑化方法——一种新的BAN类逻辑

    密码协议安全性分析中的逻辑化方法——一种新的BAN类逻辑

    李益发[1]2001年在《密码协议安全性分析中的逻辑化方法——一种新的BAN类逻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其它BAN类逻辑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BAN类逻辑。首先,本文探讨了BAN类逻辑的缺陷,并对产生缺陷的原因作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独特的看法。其次,本文首次阐释、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