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互补问题

    隐互补问题

    洪俊韬[1]2016年在《隐互补问题的模系矩阵分裂迭代法》文中研究表明互补问题广泛应用于经济和工程中,本文主要讨论一类更为一般的隐互补问题的快速迭代算法。该方法首先应用适当的变量变换,将这类隐互补问题转化为等价的不动点方程组,并应用模系矩阵分裂迭代方法求解这个等价的不动点方程组,建立了关于隐互补问题...
  • 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算法的研究

    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算法的研究

    吴庆军[1]2001年在《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优化是新发展起来的仿生优化算法,它们分别借鉴了生物的遗传进化机制和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本文提出了与试验设计相结合的遗传算法,分别用于求解组合优化、多目标优化和非线性优化问题。另外,对于一种用神经网络求解组合优化问...
  • 基于分块迭代的快速代数重建算法研究

    基于分块迭代的快速代数重建算法研究

    王小璞[1]2001年在《基于分块迭代的快速代数重建算法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层析成像(简称CT)技术检测精度高、重建的图像具有无影像重迭、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可以直接数字化处理与分析等特点,成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船舶、公安、海关等诸多领域。CT...
  • 非线性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非线性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吕辰[1]2015年在《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动态耦合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研发的热点。就城市工况下行驶的汽车而言,用于直接驱动车辆运行的能量大约有1/3到1/2被消耗在制动过...
  • 移动网格方法及其应用

    移动网格方法及其应用

    胡志成[1]2012年在《结合动态区域分解的移动网格方法及其应用》文中指出自适应移动网格方法是数值求解局部奇异问题的有效算法.而区域分解方法不仅可以借助于并行计算加速问题的求解,还可以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物理模型,以使模型更真实地描述物理现象却不增加过多的计算量.本论文研究了结合动态区域分解技术的移...
  • 过程系统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研究

    过程系统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研究

    唐若笠[1]2016年在《基于群集智能的复杂问题优化算法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叁五”时期乃至中长期指导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在着力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大量亟待优化与创新的技术问题相继涌现,且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增长、技术要求的...
  • 基于模型的控制

    基于模型的控制

    唐林军[1]2008年在《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控制校正环节的研究》文中提出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在汽车操纵稳定性闭环研究及智能车辆的研究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虑到汽车侧向动力学的强非线性特性,在以前开展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控制校正环节的设计中,一般先通过系统辨识技术获得车辆的等效线性模型,再根据等效...
  • 迭代函数方程的研究

    迭代函数方程的研究

    司建国[1]2003年在《迭代方程解析理论的研究》文中指出非线性科学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迭代动力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迭代动力系统的研究涉及线段上的自映射、迭代根与迭代函数方程、迭代泛函微分方程、迭代根与嵌入流等问题。动力系统就是要研究一个决定性系统的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
  • 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谢振东[1]2000年在《非线性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以建立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理论为目的,研究了非线性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广义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在不满足一般收敛条件下的学习控制方法。最后,我们还讨论了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在机器人系统中...
  •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的非光滑方程组方法研究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的非光滑方程组方法研究

    李学文[1]2000年在《三维摩擦接触问题的非光滑方程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摩擦接触问题是固体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的高度非线性为解法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经常表现为非光滑的形式。现有的方法主要有迭代法和规划法两种,迭代法来源于力学直观,在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但缺...
  • Turbo码特性及译码实现研究

    Turbo码特性及译码实现研究

    张忠培[1]2000年在《Turbo码特性及译码实现研究》文中提出Turbo码具有接近Shannon限的性能,成为编码理论的一重要里程碑,突破了最小码距的设计思想,挖掘了级联码的潜力。由于其优异的译码性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已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信道差错控制编码方案。因此,需要对Turbo码的编译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