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厂荞麦芽生产技术

    工厂荞麦芽生产技术

    一、工厂化荞麦芽苗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余婷[1](2021)在《光环境对豌豆、萝卜芽苗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豌豆(PisumsativumL.)、萝卜(Raphanu...
  • 大麦天然突变体穗分枝新基因的发现及分子标记定位

    大麦天然突变体穗分枝新基因的发现及分子标记定位

    张立立[1]2004年在《大麦天然突变体穗分枝新基因的发现及分子标记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麦是小麦族中重要的属之一,是世界上栽培最古老的居于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第四位最重要的禾本科作物。作为经济作物及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模式植物之一,大麦正受到各国大麦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选育产量高的品种一...
  • 棉蚜(Aphis gossypii)对温度和光周期适应对策的进化

    棉蚜(Aphis gossypii)对温度和光周期适应对策的进化

    李琳琳[1]2017年在《棉蚜对枸杞寄主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蚜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并具有多种寄主生物型。近年枸杞作为温性荒漠区适宜栽培的药用经济作物,在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然而棉蚜严重危害枸杞寄主植物,造成枸杞产量与质量下降。在国内棉蚜已明确对黄瓜棉花寄主喜好,被确定为寄主生物...
  •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李晓梅[1]2002年在《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光周期反应敏感的自贡冬豆纯系,其发育模式可因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试验采用FAA固定液,用铁矾-苏木精-桔红法对茎顶端分生组织染色,制成永久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短日照、长日照、短日照-长日照处理的各个发育时期...
  • 芫菁的人工饲养和生殖生态研究

    芫菁的人工饲养和生殖生态研究

    黄文华[1]2001年在《芫菁的人工饲养和生殖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在福州分布的红头豆芫菁(EpicautaruficepsIlliger)、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eimMakl)及大斑芫菁(MylabrisphalerataPallas)的生态环境,人工饲养方法,人工饲养...
  • 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及光温效应模型的研究

    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及光温效应模型的研究

    任红玉[1]2001年在《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及光温效应模型的研究》文中指出大豆用途广泛多样,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喜温喜水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大豆品种间生育期的差别实质上是大豆生理特性对光照长短及温度变化等方面反应的差别。大豆品种适应范围狭窄,引种、育种和品种布局均应了解品...
  •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

    陈荣[1]2017年在《二化螟寄主种群间越冬代发生、产卵量—体型相关性比较》文中认为同域物种形成是物种形成的方式之一,探究同域种下分化对认识和理解物种进化有重大意义。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主要取食水稻和茭白,存在种下分化的现象,即分化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成虫季...
  • 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研究

    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研究

    费志宏[1]2009年在《中国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光温效应的比较及GmFT基因表达分析》文中提出大豆是喜温短日作物,短日照和高温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光周期和温度对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为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周期效应、温度效应和光温互作效应,进一步揭示光周期和温度对不同类型大豆生长...
  •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的研究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的研究

    马启彬[1]2003年在《GmNMH7基因在大豆成花诱导、花发育及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周期反应敏感品种在一定的短日—长日条件下可发生开花逆转。本实验室以光周期反应敏感的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品种自贡冬豆为材料,将SD(短日)、LD(...
  • 玉米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玉米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梁燕[1]2007年在《玉米温热杂交种光周期敏感性及杂种优势研究》文中认为以8份南方优良玉米自交系和9份北方优良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组配的72个温热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京和雅安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温热杂交种的光周期敏感特性及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并分析供试自交系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