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溢油事故威胁程度评价及应急反应决策

    溢油事故威胁程度评价及应急反应决策

    耿晓辉[1]2000年在《溢油事故威胁程度评价及应急反应决策》文中提出本论文首先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建立溢油事故等级评价的数学模型,再通过模糊数学确定应急反应处理决策,并通过VB60编写溢油事故等级评价及应急处理决策的应用软件。溢油事故等级评价数学模型根据溢油位置、溢油量、油种的毒性、持久性、易燃性、船...
  • 海洋溢油卫星遥感图像处理

    海洋溢油卫星遥感图像处理

    白春江[1]2007年在《遥感监测渤海海域溢油技术及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我国沿海每年都发生多起溢油事故,这些溢油事故的发生给我国治理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利用遥感监测溢油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部门进行灾害监测和污染应急处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遥感监测...
  • 冰与直立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冰力可靠性分析

    冰与直立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冰力可靠性分析

    李洪升,郑靖明,岳前进[1]2001年在《冰和直立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冰力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渤海每年约有3个月的结冰期,冰与海洋结构的相互作用远较波浪为甚,因此有必要进行冰与海洋结构相互作用的可靠性分析.首先,采用热力学的方法根据每年实测的环境参数对海冰平整冰厚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
  • 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

    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

    侯红明[1]2000年在《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南沙海区N94-93和NS94-24两柱样系统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表明,南沙海区在末次冰期期间,海水水体交换微弱,沉积物以陆源沉积为主,碳酸盐溶解强烈,碳酸盐溶跃层深度和CCD深度大幅上升;巽他陆架于14.9kaBPCa...
  • 非冻结合成模型冰及其工程应用

    非冻结合成模型冰及其工程应用

    沈照伟[1]2000年在《非冻结合成模型冰及其工程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持续开发,尤其是渤海油气生产的发展,对有关海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着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的设想、研制及其工程应用中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现有模型冰的研究现状及其使用范畴,并且根据渤海海冰...
  • 深海采矿系统中输运软管的参数优化

    深海采矿系统中输运软管的参数优化

    彭芸[1]2016年在《粗颗粒矿石在深海采矿系统软管中输送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利用管道将海底矿石提升到海面是目前最清洁高效的深海采矿方式。软管段是深海采矿系统中连接中继仓和集矿机的关键环节,受力学特性、海底地形及回采工艺等多种约束条件的影响,其空间形态复杂,对输送工艺和参数匹配要求比较严格。论文基...
  • 海岸“碎波拍”问题的数值模型研究

    海岸“碎波拍”问题的数值模型研究

    叶文亚[1]2000年在《海岸“碎波拍”问题的数值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海岸水域,海岸低频波浪对海岸泥沙输运、港口波浪和系泊船运动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海岸低频波浪和其对海岸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两个内容:(一)用流函数理论计算辐射应力。从辐射应力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通过流函数理论得到计算辐射应力...
  •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

    方文东[1]2000年在《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收集、整理了80年代以来南海南部及其邻近海区12个航次的水文观测资料,并辅以卫星遥感等其它资料,运用多源观测资料融合和动力计算等方法,对南海南部环流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给出了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稳定期上层(0—5...
  • 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

    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

    程鹏[1]2000年在《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在北黄海西部海区进行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获得了大量沉积物样品和实测数据。根据对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210)Pb沉积速率测定及ADCP数据处理,探讨了北黄海细颗粒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输运过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