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谈“乐”的精神

    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谈“乐”的精神

    徐贞[1]2001年在《超越忧患走向审美》文中提出与西方世界的“罪”、佛陀世界的“苦”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忧—乐”对待的人文特色。探求乐忧的精神实质,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已经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乐”脱胎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本文将从...
  •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

    李华[1]2011年在《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文中提出汉代《诗》学是汉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汉代学术往往首先着眼于此。然而关于汉代《诗》学的渊源问题,却向来争讼不绝、难有定见。幸而大地献宝,近年来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的相继出现,使得战国秦汉之际的学术史、《诗》学史得到了改写,这也为重新审视汉代...
  • 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

    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

    张小琴[1]2000年在《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文中研究说明老庄思想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庄子也成为中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者们百家争鸣,使研究的成果早已汗牛充栋。这使后来人的研究难上加难了。本文作者把庄子的语言的隐喻作为思考的契机,以此切入首先分析了卮言何以产生的本体论依据,又借鉴西方对隐喻的研究成...
  • “保民而王”——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保民而王”——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薛彬彬[1]2000年在《“保民而王”——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文中研究指明《孟子》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著作,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实录。思想政治教育简言之,就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普通教育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孟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服务的。...
  • 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

    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

    王蓓[1]2000年在《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文中认为基督教精神之所以能够与西方悲剧艺术发生密切联系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悲剧性为基础的。悲剧性是从悲剧艺术的内容、功能和表现方式中提炼出来的,表现为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展示和对这种困境的超越。具有悲剧性的事物必然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中心并努力追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