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

    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

    唐灵芝[1]2007年在《论等效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文中研究说明自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翻译界对其的评价各异。本文对"等效论"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的疏理,从跨文化交际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等效论"在实践操作中的语用可能性,指出等效翻译会导致大量的...
  • 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

    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

    马俊[1]2003年在《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宣传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塑造国家形象的政治作用,为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服务的经济作用,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推介和交往作用。作者以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实践经...
  • 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姜柯[1]2003年在《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文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在现代社会中,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翻译对等多年以来一直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中外翻译学家对翻译标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在实质上都认为对等是翻译的基本标准之一。可是鲜有人提出怎样才能做到对等地翻译。本文从语...
  •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唐咏雪,郭梅[1]2007年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标示语的推理》文中提出基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受众如何通过广告宣传者所设置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结果表明:广告宣传者正是通过明示刺激的设置而达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宣传广告产品、劝说广告受众购买被宣传产品这一目的。董世江[2]2002年在《广告标示语...
  •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顾蓓蓓[1]2008年在《中文菜谱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文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饮食感兴趣。这样,有关饮食文化的翻译肩负重责,无疑会在饮食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促进和繁荣中外的交流和友谊。所以,中文菜谱的翻译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这...
  • 叙述学:作者“死亡”之学?——由小说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谈起

    叙述学:作者“死亡”之学?——由小说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谈起

    滕志朋[1]2001年在《叙述学:作者“死亡”之学?》文中指出叙述学(narratology),一译叙事学,是20世纪中后期影响极大的文论之一,同时也是极易为人误解的理论。叙述学以“叙述者”为基础性概念;而作者问题是叙述学隐蔽的、核心的问题。在一部分叙述学家看来,文本是叙述者叙述出来的,文本中的一切...
  • 文化差异与文化传播——试谈异化翻译

    文化差异与文化传播——试谈异化翻译

    刘韬光[1]2013年在《中国武术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一个术语的外壳终于容纳不下它所要表达的事物或概念的时候,便会“化蛹成蝶”,飞翔起另一段灿烂的生命。所以,一门学科的术语并非简单的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它是这门学科相关概念的载体,具有传承文化和思维的功能。武术术语凝聚着武术...
  • 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

    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

    徐文英[1]2001年在《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文中指出将接受理论纳入翻译研究,讨论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是近年来译论家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讨论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中的作者、译者、读者叁者之间的关系,文化对读者接受的影响和制约以及读者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作用等方面。读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文学翻译...
  • 语用隐含与文学翻译

    语用隐含与文学翻译

    陈琳[1]2001年在《文化翻译中语用用意的翻译研究》文中指出语用用意的翻译涉及到语用隐含意图的处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理解语用用意的所负的责任、文化意象的归化和异化的处理等问题。语用语言对等的方式是归化翻译,以达到语言表达的流畅。文化意象的语用用意对等的方式是朝异化翻译发展,以促进文化的平等交流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