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论文

  • “宋词”教法之我见论文_王蓉

    “宋词”教法之我见论文_王蓉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韩小学266045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
  • 稼轩词“西风”意象的语义特征及修辞策论文_高志明

    稼轩词“西风”意象的语义特征及修辞策论文_高志明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2018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资助。摘要:在现存的629首稼轩词中,表示秋天之风的秋风和西风达5...
  • 用信息技术点化课堂论文_刘传实

    用信息技术点化课堂论文_刘传实

    摘要:本文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说课为例,介绍信息化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关键词:信息说课辛弃疾如果说上课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那么说课则是教师弥补...
  •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论文_王欢欢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忧民情怀论文_王欢欢

    ——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为例◆王欢欢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朝阳新城分校100018摘要:《破阵子》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期间所做的...
  • 论“一刀切”词体的演变与定型_一剪梅论文

    论“一刀切”词体的演变与定型_一剪梅论文

    论《一剪梅》词体的演进与定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剪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 宋代“戏剧”词的风格与演变_宋朝论文

    宋代“戏剧”词的风格与演变_宋朝论文

    宋代“戏作”词的体类及其嬗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宋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 从苏欣的差异看宋代诗歌风尚的变迁_宋朝论文

    从苏欣的差异看宋代诗歌风尚的变迁_宋朝论文

    从苏辛差异看两宋词坛风尚之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宋词论文,风尚论文,之变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6.2...
  • 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情感:“永余乐183号;京口北谷亭怀旧”的独特入口_永遇乐论文

    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情感:“永余乐183号;京口北谷亭怀旧”的独特入口_永遇乐论文

    称呼不同,情感各异——《永遇乐#183;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个独特切入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口北论文,独特论文,情感论文,永遇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
  •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_文化论文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_文化论文

    古诗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渗透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文化论文,民族精神论文,途径论文,古诗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
  • 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

    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

    陈春霞[1]2003年在《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文中指出张孝祥是两宋豪放词派中介于苏、辛之间的一位词人,在两宋词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他在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但历来的研究者对他的关注不多。现有对张孝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词作,对于他的思想、诗文,则很少涉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孝祥的思...
  • 姜夔与南宋文化

    姜夔与南宋文化

    侯海荣[1]2013年在《生态隐喻下的姜夔诗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生态隐喻”的思维范式,将姜夔其人其作置于文学生态的原点,围绕时空生态与心灵生态两个向度,着重以时间、地域、心态构成自足性的阐释叁角,在整体的、有机的、系统的生态观照下,给予姜夔诗词全面的历史文化考察。基于文学具有类生命的特征,“...
  • 张孝祥及其词风

    张孝祥及其词风

    苏勇强[1]2001年在《张孝祥及其词风》文中指出有关张孝祥及其词风的研究,关注的学者历来不多。多数文学史对张孝祥的介绍也是寥寥数笔带过。究其原因,或是由于张孝祥在南宋本属于二流词人,且又于词坛声名未盛之迹英年早逝的缘故;亦或是由于以往人们过于关注张孝祥少数几首爱国词,而忽略对其词作词风进行全面总体...
  • 论辛稼轩词的美学内涵

    论辛稼轩词的美学内涵

    于永森[1]2010年在《论豪放》文中研究说明“豪放”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具有独特内涵和鲜明民族特色、反映着一种积极刚健精神风貌和审美意识的美学范畴,它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人生、思想精神和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古至今,对“豪放”的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词学的领域之内,而对其前期的发展嬗变及内在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