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江福州段水体病毒的检测

    闽江福州段水体病毒的检测

    张晓鹏[1]2001年在《闽江福州段水体病毒的检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病毒中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和动物病毒中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和轮状病毒(Rotavirus)作为检测对象,对闽江福州段进行了水体病毒的检测。利用化学凝聚...
  •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

    陈荣[1]2017年在《二化螟寄主种群间越冬代发生、产卵量—体型相关性比较》文中认为同域物种形成是物种形成的方式之一,探究同域种下分化对认识和理解物种进化有重大意义。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主要取食水稻和茭白,存在种下分化的现象,即分化为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成虫季...
  •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分离与纯化研究

    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分离与纯化研究

    张利辉[1]2001年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分离与纯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大斑病(NorthernLeafBlightofCorn)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它的病原物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turcicum)能够产生一种寄主选择性毒素(HT-毒素),在玉米的叶片上产生典型的大斑病...
  • 球形芽孢杆菌杀蚊毒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球形芽孢杆菌杀蚊毒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杨丽丽[1]2014年在《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主要杀蚊毒蛋白的克隆及表达》文中研究指明Cry4Aa、Cry4Ba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在芽孢时期产生的毒蛋白,Cry4Aa蛋白的分子量为130Kda,Cry4Ba蛋白的分子量为128Kda;Mtx1、Mtx2、Mtx3是球形芽孢杆菌SSII...
  • 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RAPD分析

    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RAPD分析

    姚建秀[1]2001年在《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RAPD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是干旱年份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直接引起小麦减产且降低其品质。本研究利用RAPD-PCR技术分析了麦长管蚜一代单克隆种群在环境因子诱导下的DNA分子变异与多态性。并且优化了小型昆虫的RAP...
  • 中草药提取物杀虫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杀虫及抗菌活性研究

    章焰生[1]2001年在《中草药提取物杀虫及抗菌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鳞翅目害虫(棉铃虫、菜青虫、斜纹夜蛾)、蚜虫、储粮害虫(玉米象成虫)为试虫,以小麦赤霉病、番茄枯萎病、苹果轮纹病叁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菌,进行了中草药溶剂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筛选,得出以下结果:1.中草药H、M溶剂提取物对...
  • 烟草与TMV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初探

    烟草与TMV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初探

    杨光[1]2001年在《烟草与TMV互作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初探》文中认为系统获得抗性是植物针对多种入侵病原物而产生的常见抗性反应。许多实验结果已经阐述或验证了这一现象。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系统获得抗性中的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仍不清楚。本课题以烟草与TMV的互作体系为基础,研究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和...
  • 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陈法军[1]2001年在《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对其入土化蛹的生物学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此外,本试验还引入了波动性不对称(FA)指标,通过研究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棉铃虫的FA,探索适于反映环境压...
  • 南美斑潜蝇食性分化机理初步研究

    南美斑潜蝇食性分化机理初步研究

    邓建玲[1]2001年在《南美斑潜蝇食性分化机理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寄主选择与植物亲缘关系、叶片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南美斑潜蝇对非寄主植物小麦的适应及其体内酶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南美斑潜蝇对测试的57种植物中的43种...
  • 中国重要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小蜂)调查与分类研究

    中国重要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小蜂)调查与分类研究

    赵京芬[1]2001年在《中国重要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小蜂)调查与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寄生蜂(小蜂)是林木食叶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在自然控制害虫数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寄生蜂防治林木食叶害虫,作者对松毛虫类及叶蜂类的寄生蜂(小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研究。本论文主要分叁大部分:概论、...
  • 樟子松枯梢病侵染与流行规律的研究

    樟子松枯梢病侵染与流行规律的研究

    郑国强[1]2001年在《樟子松枯梢病侵染与流行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应用森林病理学原理,通过组织分离、室内外接种试验、孢子捕捉和固定样地病情指数连续调查和损失估测等方法,对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此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病原菌即可在樟子松...
  •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其QTL定位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其QTL定位

    蒙忻[1]2001年在《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其QTL定位》文中指出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是农业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
  • 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冰核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促冻杀虫基因工程菌构建

    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冰核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促冻杀虫基因工程菌构建

    姚润贤,袁哲明[1]2013年在《冰核细菌Erwiniaananas110冰核基因iceA的原核表达及冰核活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获得具有高冰核活性的基因工程菌,从冰核细菌Erwiniaananas110扩增冰核基因iceA,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单、双酶切鉴定并测序...
  • 基于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基于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骆蒙[1]2001年在《基于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文中指出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DC引起。深入研究小麦的抗病机制,是寻找培育广谱、高效、稳定、持久抗病品种新途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尝试将抑制差减杂交(SSH)cD...
  •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熊远福[1]2001年在《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以TJW_7等23种成膜材料、乙二醇等60种助剂、咪鲜胺等15种农药、萘乙酸和锌等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肥为试验材料,研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宏力水稻种衣剂);第二部分以威优46等为试验材...
  •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

    姬志勤[1]2001年在《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苦皮藤是我国较有开发潜力的杀虫植物之一。以苦皮藤素为活性成分的乳油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由于乳油含有大量的二甲苯,施用后不可避免地要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为此,研究将苦皮藤素乳油改进成水基制剂苦皮藤素微乳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微乳剂的...
  •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的生理病害及其病因的研究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的生理病害及其病因的研究

    郭洁[1]2016年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文中研究说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已逐步发展成为水稻(OryzasativaL.)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其杂种F1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是,普遍存在的杂种不育现象严重...
  • 柑桔体细胞杂种对寄生疫霉的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寄生疫霉毒素研究

    柑桔体细胞杂种对寄生疫霉的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寄生疫霉毒素研究

    周长河[1]1998年在《柑桔体细胞杂种对寄生疫霉的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寄生疫霉毒素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系统研究了柑桔体细胞杂种对脚腐病的抗性鉴定方法、抗病机理及引起柑桔脚腐病的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所分泌的毒素,结果摘要如下:1.比较了柑桔枝条接种菌丝块法和叶片接种...
  • 苏云金芽胞杆菌帮助蛋白对杀虫晶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苏云金芽胞杆菌帮助蛋白对杀虫晶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冯学[1]2007年在《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基因的克隆及杀虫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每年,农业虫害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是农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ensis)对大多数农业害虫都具有特异的杀虫活性,并且,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
  • 非(弱)杀菌化学物质烟草病毒病抗性的诱导及机制研究

    非(弱)杀菌化学物质烟草病毒病抗性的诱导及机制研究

    刘太国[1]2000年在《非(弱)杀菌化学物质烟草病毒病抗性的诱导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烟草花叶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在全世界烟草产区均有分布,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毒病害之一。测定了烟草不同品种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性,筛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