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小肠破裂49论文_张书兴

外伤性小肠破裂49论文_张书兴

张书兴福建省屏南县医院 福建屏南 352300

外伤性小肠破裂伤在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延误诊断及处理不当仍时有发生,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使患者及时康复,若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断和处理不当 .可酿成严重的后果。现对我院自2003 年 1 月 一2013年1 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4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 2003 年 1 月 一2013 年 1 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共49 例,男42 例,女7 例,年龄16—72岁,平均 44 岁;伤后就诊时间 30rain 一4d。。致伤原因及分类:闭合性损伤42 例,开放性损伤7 例,其中车祸伤27 例,挤压伤6 例,坠落及跌伤7 例,锐器刺伤5 例,其他伤4 例。1.2损伤部位 空肠损伤20 例,回肠损伤25 例,肠系膜及血管损伤4 例;一 处破裂 39 例,多处破裂 l0 例;合并肝脏损伤 2 例,结肠损伤3 例,胃损伤2 例,胸部损伤5 例,四肢和骨盆损伤5 例。1.3 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本组41例有典型腹膜炎体征,占83.6%。合并休克3 例。占7.3%。

行诊断性腹腔穿刺47 例68 次,阳性率70.6%,行腹部X 线检查38 例,气腹征26 例,阳性率68.4%。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肠修补33 例,肠部分切除吻合5 例。同时行肝修补2 例,结肠修补 3 例,结肠造瘘1例,胃修补 2 例,胸腔闭式引流2 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 例。本组病例均治愈.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治疗:49 例患者经积极的术前准备,建立静脉输液途径,补充血容量,在连续硬膜外麻或全麻下行剖腹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肠破裂修补术42 例,部分肠切除吻合术7 例,根据病情对合并脏器伤进行了手术。根据腹腔污染的轻重及腹腔冲洗结果程度加做腹腔引流术,术后抗炎及必要的营养支持。

3 讨论3.1 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组资料显示,外伤性小肠破裂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多发生于工地撞击伤、车祸伤、坠落伤等,早期诊断率低,本组人院3 小时后手术占71.6%。

我们分析影响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因素主要为:1)破裂的肠管裂口直径 <1cm,肠壁收缩,肠内容物填塞或渗出少,炎性纤维膜被覆,大网膜覆盖等因素使破裂口迅速封闭,导致症状隐匿,体征不典型。2)肠壁严重挫伤,伤后早期 尚未导致肠管坏死穿孔,未出现明显的腹膜炎表现。3)昏迷的患者,腹部症状被掩盖时间较长。4)儿童查体欠合作,对病史、症状陈述不清,增加早期诊断难度。为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详细了解病史,询问腹部受伤经过。2)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在初诊时。

虽无明确的脏器损伤体征,绝不能轻易否定。3)B 超检查,具有经济方便、快捷、无创伤、可重复进行动态观察、无创无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诊断率高。

4)诊断性腹腔穿刺简单易行,损伤小而敏感性强,对腹部外伤的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组腹穿后阳性率70.6%,腹穿往往是最后诊断和决定实施剖腹探查的关键根据。腹穿时尽可能使用较粗的穿刺针抽取足量的液体,必要时可反复、多角度、多部位穿刺,诊断性腹腔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比较理想的辅助性诊断方法。当腹穿吸出胆汁、胄肠内容物或0.1ml 以上的不凝血时,即可判定阳性,文献报道阳性率80%~95%。

3.2. X 线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影像,可使胃、肠破裂得到早期诊断,但因小肠内气体与食糜混合,不停运动,小肠破裂后,只有部分病人有气腹,如本组为68.4%,未见游离气体者不能否定小肠破裂的诊断。腹部B 超、CT 有助于腹腔积液及合并腹内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

3.3 有关治疗的问题 1)小肠破裂诊断一经确定,即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应仔细检查,不能只满足于一处损伤,因小肠破裂常为多处损伤,且常合并多脏器损伤。术式应力求简单、确切。对于缺损过大或长的纵形裂伤,小段肠管多处破裂,肠管严重碾挫,血运障碍;肠壁或系膜有大血肿,系膜严重挫伤或断裂,致肠管血运障碍者,应作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应彻底冲洗清除腹腔内异物和炎性液体,放置有效的引流。多发伤中合并伤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应按相应脏器损伤的处理原则处理。

论文作者:张书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外伤性小肠破裂49论文_张书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