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说课论文_王翠花

《端午节》说课论文_王翠花

山东省平度实验中学 266700

一、教材分析

节日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智慧的结晶、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思想,融入我们的血液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所学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端午节》是我们学校校本课程《我们的节日》第九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端午节,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

1.体会我国端午节的独特魅力,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爱国好少年。

2.搜集和整理信息,并有条理地对韩国申遗成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诵读端午节诗词,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节日习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诵读端午节诗词,体会我国端午节的独特魅力,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为:有条理地对韩国申遗成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讨论指导法。

三、学法指导

诵读感悟法、讨论辨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端午节》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说唱儿歌,快乐导入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首欢快的儿歌能唤起学生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端午溯源,传说故事会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学生先是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全班展示。

通过精彩故事会,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源,知道了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师追问: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精神。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

3.申遗之争,激烈辩论赛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同学们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地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意识到,韩国申遗成功给我们每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4.端午诗词,精彩赛诗会

端午节源远流长,自古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请同学们尽情展示,亮出风采。通过诵读端午节诗词,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领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5.端午习俗,风采展示

五月五,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请学生讲有关端午节的习俗,看视频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现场体验端午习俗包粽子、编五彩线、做香袋。

6.端午知识小擂台

以抢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端午知识的了解。

7.课堂小结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到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我们要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8.生活链接

把你做好的粽子、五线索、香囊送给你的家人朋友。

论文作者:王翠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端午节》说课论文_王翠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