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凡1 王涛2 赵毅玲2 杨雪3 于超3 胡明成2 怀国尹4

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凡1 王涛2 赵毅玲2 杨雪3 于超3 胡明成2 怀国尹4

张凡1 王涛2 赵毅玲2 杨雪3 于超3 胡明成2 怀国尹4通讯作者

(1牡丹江医学院;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超声科;3秦皇岛军工医院;4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配送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71例。对其进行高频超声造影后记录前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和数量,并在此状态下采用细针穿刺送细胞学进行检查,对比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超声造影检查,在60例患者中发现76个前哨淋巴结,其余11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因此其检出率为84.51%。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来确认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0(42.25%),特异度为69(97.18%),阳性预测值为71(100%),准确度为65 (90.14%),采用高频超声造影的显像率为56(78.87%),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6(50.70%),特异度为59 83.10%,阳性预测值为39(54.93%),准确度为58 (81.69%)。结论:在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采用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方案效果良好,可以很好的进行判定,为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频超声造影;细针穿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20-01

乳腺癌在常发生于中年妇女中,是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因为其不属于人体活动的重要器官,所以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夺取患者的生命,但一旦癌细胞发生转移就可能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所经过的第一批淋巴结,因为可以作为其是否转移的主要标准,也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一个保护屏障,临床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对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方式包含核素法和染色法,但其不能判定其具体的性质[2]。为分析分析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本次实验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71例进行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4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32岁,平均年龄(38.6±4.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发,36例左侧,35例右侧,包含49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黏液癌、6例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及浸润小叶癌各1例。在术前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高频超声检查,在获得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排除双侧发病、不能配合实验的患者。

1.2方法

高频超声造影:在患者患侧乳腺外侧乳晕将0.5ml的造影剂注入,在给予适当按摩后将GPS系统打开,在寻找到淋巴管后,跟随淋巴管将淋巴结找出,其中首个增强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若其显示有多条淋巴结管,则应挨个寻找,已转移的淋巴结无增强或出现灌注缺失。

细针穿刺:在高频超声的辅助下进行穿刺,待其发现前哨淋巴结多个增强时逐一进行穿刺,针对造影无增强的情况,通过高频超声观察其形状,穿刺最大的淋巴结,所有穿刺点都为淋巴结皮质区域,选择高频超声造影淋巴结出现灌注缺失的区域穿刺,并将最终的标本妥善保存并送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标准

对其进行高频超声造影后记录前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和数量,并在此状态下采用细针穿刺送细胞学进行检查,对比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其中包含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超声造影检查,在60例患者中发现76个前哨淋巴结,其余11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因此其检出率为84.51%。

2.2 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来确认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0(42.25%),特异度为69(97.18%),阳性预测值为71(100%),准确度为65 (90.14%),采用高频超声造影的显像率为56(78.87%),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6(50.70%),特异度为59(83.10%),阳性预测值为39(54.93%),准确度为58(81.69%)。

3讨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分期中,腋窝淋巴结可以很好的帮助其进行诊断,而将其进行活检是诊断恶性或良性最常见的模式,但由于其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其需要较长的时间,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3]。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可以通过高频超声造影来准确的对前哨淋巴结见定位,再观察其是否增强来判定转移与否。本次研究成果显示,通过高频超声造影的检出率为84.51%,可能因为其注入位置和剂量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4]。

将高频超声造影和细针穿刺将结合,可以通过高频超声造影的引导,观察其增强情况来进行穿刺,就可以对其性质进行判定,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5]。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采用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方案效果良好,可以很好的进行判定,为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涛,米成嵘,王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77+87.

[2]宋慧茹.高频超声造影联合常规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87-88.

[3]吴晓琴,刘晓岭,于志强,钟洁瑜,郝璐,胡慧,崔军威,刘军,程苒,孙德胜,韦伟.术前高频超声造影联合FNAC定位与定性检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2):2873-2876.

[4]陆云,管玲,王丽云,张丽,包蔚郁,王卫丽,段颖.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796-2798.

[5]米成嵘,韩涛,王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高频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抽吸研究初探[J].中国高频超声医学杂志,2011,27(04):313-316.

科研课题名称: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2017-363

论文作者:张凡1 王涛2 赵毅玲2 杨雪3 于超3 胡明成2 怀国尹4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凡1 王涛2 赵毅玲2 杨雪3 于超3 胡明成2 怀国尹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