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语文评课----学生行为论文_杨朝霞

基于课堂观察的语文评课----学生行为论文_杨朝霞

杨朝霞(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40003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36-02

过去我们评价课堂,注重老师的讲解精彩度、教学环节的完备和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而今天除了上述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更要关注能否让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最后这个才是关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学生为本,提供学生参与的平台,提升课堂参与度,也是教师面临的核心任务。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评价语文课效果的重要尺度之一。下面,我就结合孙磊老师执教的《你的名字叫什么》从学生行为这个角度来谈谈我的认识。

一、概念定义

参与,即介人、参加,是指群体中个体的状态,包括个体对群体在态度、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投人,亦包括个体间的互动关系、个体与群体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和方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课堂参与是反映学生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状态指标。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质量的核心指标和基础之一,而学生的课堂发言人次则是直接体现学生课堂参与状况的重要行为表现。因此,本次测评重点选择了学生注意力和课堂发言人次这两个维度进行动态与静态的观察。

二、测评维度和工具

为了让学生的课堂行为变得直观可测和科学合理,我们设计了两个量化观察表:一个是学生课堂注意力状态统计表,第二个是学生发言人数、次数统计表。

(一)学生课堂注意力状态统计: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我们将本次观察聚焦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实时行为的表现上,即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分为两类:集中、走神。其中字母a示注意力集中,字母b表示走神。对于“集中”这个指标,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表情、坐姿、眼神、参与讨论、积极发言、主动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实时观察;“走神”则主要指是学生眼神游离、讲话、吵闹、动作侵扰其他同学、违抗教师、拒绝活动、打瞌睡等典型行为来观察的。

因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一个随机的动态表现过程,即某位学生可能某个时刻注意力集中,而另一时刻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我们采取时间抽样方法。在一堂课40分钟内,观察者每隔5分钟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行为观察记录,下表5、10、15??????每一列代表5分钟。每一行8个方格就记录下40分钟内每小组学生精神状态的人次,表中20行就表示40分钟内全班学生的精神状态的连续观察。此表最大的意义在于核查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或非投入学习的状态。设计样表 表1学生课堂注意力状态统计表

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35分钟40分钟

1组a

b

2组a

b

3组a

b

4组a

b

5组a

b

6组a

b

7组a

b

8组a

b

9组a

b

10组a

b

11组a

b

12组a

b

13组a

b

14组a

b

15组a

b

16组a

b

17组a

b

18组a

b

19组a

b

20组a

b

(二)学生课堂发言人次统计 学生课堂发言人次主要从数量方面,静态视角

反映全班每位学生与教师互动情况下,参与课堂表现的具体数据统计。为此,我们准备观察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广度。即观测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师生互动。二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分布。即观测学生参与情况的空间平面分布,从而推测出教室中哪些区域的学生更能获得教师的关注。

为了使观察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我们结合该班学生的座次绘制了下表,设计样表2:

此表按照班级学生原有的座次空间平面分布而来,将全班41名学生划分为20个学习小组,圆圈内的序号分别代表学生原来的组号。圆圈下方记录小组展示发言次数。每位学生的空格处则是记录该生的发言次数区域,采用划“正”字的方法统计每位学生的发言次数。从而最终实现统计本节课中学生发言人数和同时统计发言次数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学生注意力状态统计:我们来直观看看这一节课全班学生注意力状态的统计情况,学生注意力状态统计表(汇总表)注明:a表示精力集中 b表示走神

学生注意力状态统计:

5分钟全班41人注意力集中,0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100%

10分钟全班40人注意力集中,1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97?6%

15分钟全班40人注意力集中,1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97?6%

20分钟全班41人注意力集中,0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100%

25分钟全班39人注意力集中,2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95?1%

30分钟全班36人注意力集中,5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87?8%

35分钟全班34人注意力集中,7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82?9%

40分钟全班36人注意力集中,5个走神,学生注意力集中占87?8%

全班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集中率约为93?6%。一堂课的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对这堂课的注意力,两者构成课堂教学效益的百分比,是40分钟教学活动成败的制高点。根据数据分析:

课前,老师安排了关于注意力的击掌游戏和小喇叭游戏,学生全情投入,既活跃了气氛,又训练了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效果好。我们看到第一个5分钟内全班有41个学生精力集中,有0学生走神。教师用“迪士尼乐园”新建快乐城堡让大家介绍名字交好朋友,然后一起去玩来开课。快速导入,仅用了2分钟便启动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实践证明,课堂快启动,创设交际语境激发学生表达能力能很好把握住学生注意力。

接着就是“记‘姓’有方”版块,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闯关“迪士尼快乐城堡”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氏,采用拆一拆、组一组、用名人的方法,同时讲解了复姓,让学生了解单姓和复姓的简单区别。此环节约用时15分钟左右,这时,全班有40个学生注意力集中,有1个学生走神。数据表明,学生开始出现游离,有些倦意了。此时,老师进行了“课间律动”,这一活动巧妙地与目标有机结合,既达到课中休息又起到过渡的作用。到20分钟时,我们统计的数据是有41个学生精力集中,有0个学生走神。显然,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被聚齐,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后面的学习之中。接下来进入“说‘名’来历”版块,老师延续了“闯关迪士尼快乐城堡”活动,在课堂教学进行至25分钟与35分钟期间,我们观察记录统计发现,后半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学生注意力从95?1%降到87?8%直至降到本堂课最低点82?9%,此时进入最后的课堂版块“交朋友”,老师又一次创设场景,先是介绍自己,再去询问他人,结交朋友,同时,强化“快乐城堡闯关”活动,邀请学生展示,但直至下课前35—40分钟时,全班学生注意力仅升至87?8%,仍然有12?2%学生走神。这也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前半时的教学要抓紧讲重点,后半时多安排活动或者动手的任务,老师要多种形式评价调控课堂。否则,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总述:孙老师目标聚焦,一堂课让一个知识点深深扎根。用“李强”带领大家闯关“快乐城堡”这一线索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搭建的支架有效,学生从说姓到说名,最后询问他人交朋友,把握了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达成课时目标。整堂课我们通过数据记录可以看到:对于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班级93?6%的学生注意力一直较集中,且是主动参与且乐在其中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上的调控组织能力。孙老师在执教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直观教育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法多样,将深奥的问题简明化,采用游戏、组织一些竞赛等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高超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智慧。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才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小朋友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尤为重要。

(二)学生课堂发言数据统计

参与广度(发言人数):全班41人中,有23人发言,占总人数的56?1%

课堂参与分布: 第一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二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三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四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五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六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七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八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九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十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十一小组发言0人,占总人数0%

第十二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十三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十四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十五小组发言0人,占总人数0%

第十六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十七小组发言2人,占总人数4?9%

第十八小组发言1人,占总人数2?4%

第十九小组发言0人,占总人数0%

第二十小组发言0人,占总人数0%

据统计:全班第4、5、6、8、9、12、17小组的同学更能获得老师关注。

根据统计分析:

(1)参与广度 我们看到统计表中显示全班41人中有23人发言,发言率为56?1%,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度较广。

(2)参与分布 按照课堂搜集,我们统计出20个学习小组的发言次数,第一小组发言次数是1,第二至二十组发言人数依次为3、1、2、2、3、3、3、2、3、0、4、1、3、0、2、3、1、0、0,由统计结果推断出离教师适中或稍远的第 2、6、7、8、10、12、14、17小组更易获得关注,这也提示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关照左上(3、4、5)小组和右上(15、19、20)小组的学生。

我们知道,真正的课堂互动是粗糙、混沌的,而不是严格按照人为设计的行为种类发生的,也未必是清清楚楚、明白分割的。 就拿第一个学生注意力状态表来说,并不是每一个行为都一定持续5分钟。根据弗兰德斯理论,我们建议,如果同一个5分钟内学生有1分钟左右时间不太认真,但后面4分钟都很专注,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专注,如果精力集中和走神各占一半的时长,则都应记录下来。因而,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虽然是定量的方法,也离不开主观判定。

论文作者:杨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基于课堂观察的语文评课----学生行为论文_杨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