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论文_郭小霞

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论文_郭小霞

——读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

郭小霞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关镇仓房巷小学 713200

摘 要:《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篇篇精彩,更富有启迪。而所有的精彩凝聚起来,又凸显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感受的思想。

关键词:字词 基础 朗读

一、用心听写字词,夯实基础知识

“你们都读过一遍课文了,那我先考考大家。来,这位同学,你来写写课文里要掌握的生字词。” 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居然从生字词听写开始,我们始料未及。估计孩子们也没有想到肖大师会来这一招,不过几个孩子还是接招上台在黑板上开始听写了。

“有一个成语,说是不长草木的地方,这个成语是?”“有一个词语,是说建筑物或堆积物例下来,两个字,这个词语是?” 这样,“不毛之地”“坍塌”“溜达”等词翩然而出。肖老师又问:“文章中写牧羊人种橡树的细节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______了一个坑。一个字,请问是哪个动词?”学生没料到他会这样一问,愣了。被叫上来默写的那个男孩没填出“戳”字,他想了想,写了一个“凿”字。这个字,是“戳”字,比较难写。

这个时候,肖老师的教学灵感来了!

“你用的是‘凿’字,而文章的译者用的是‘戳’字,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支支吾吾地说着不成熟的理由。

肖老师说:“凿”,是指穿孔、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凿地为坎”,“水凿之穴”,“千锤万凿出深山”。“戳”呢,用硬物尖端触击、刺。牧羊人所在的高原,尽是光秃秃的土地,他“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就很适合用大拇指粗的铁棍尖端去戳黄土。一上课就让学生理解性默写词语,一写就是五个,且一个一个词语明确修正。“不毛之地”“坍塌”“溜达”“榉”“戳”,从含义到读音,各有侧重地体现了,这在公开课中是极为少见的。在这本书中也有听写的课例,默写字词,重视基础,虽然教法是朴素的,但肖培东老师采用理解性默写,这就有了新意。

二、用心指导朗读,读实情感的变化

读了这十六个案例,我的一个最突出的印象是肖培东对朗读异乎寻常的重视。语文界早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把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肖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成功、如此出色。在他的课上,朗读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如果把他的每一堂课比喻为一幢幢精心设计的建筑物的话,那么朗读就是这些建筑物赖以支撑起来的骨架。他的大多数课都是在师生的琅琅读书声中层层推进,最后进入文本深处的。

三、用心教学语文,回归本真

肖老师的课很朴实,有的课甚至没有借助多媒体,而是借助语文本身完成课堂的教学。更为满堂精彩的是:整个课堂都回归了本真,整堂课很真实,既不作秀,又不是在表演。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平时老师上课的课堂再现,不像现在有的名师讲课,一上来,学生的表现比老师还抢眼,回答问题个个出彩,感觉都是在表演,老师不管引到哪里,都能猜得到老师的用意,回答得恰到好处,感觉老师引导得那么精彩,学生回答得那么精彩。我们平时的课堂难道真的这么精彩吗?每次听完这样的课,我总慨叹,什么时候还课堂一个真面目。恰恰,肖老师的课,是一堂真实而不平凡的课,老师启而不发,学生答不到点上,老师想要的,学生偏不说,老师就不厌其烦地引导,整堂课就不离文本,不是读就是背,读完指出你觉得哪些字用得好,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说得好,给予表扬;说得不好的,再给予引导。一节课,就这么一个训练点,读读,背背,悟悟。一节课下来,没有精彩的课件,没有精彩的表演,老师领着学生一头扎到课本里教学,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对文本进行解读,非常朴实,非常真实,然而不平凡,因为他带着学生找到了语文的本真,语文本就该这么教。课标这样写道: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肖老师做到了,他的整节课就体现了这么一点。

听了无数节语文示范课,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但细细想来,这一句话值得品味:语文就是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是啊,语文怎么教?就是领着学生读书,把书读透,从语言的角度去思考,始终贴合课本,与课本连在一起,不必花拳绣腿。教语文就是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真真切切,灵动灵活。要教出成绩,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求而不得。但是,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不断地探究文本、深入文本,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教,你会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会发现,碧波深处有珍奇。当你求真求实地去讲读文本时,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新高度。所以,当大家都致力于创新的时候,你回归常识;当常识性思维支配一切的时候,你在努力创新。这就是所谓“洗尽铅华,回归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总之,大量的实例再次诠释了语文教学起步于语言,重在内在涵养,深入到文字的深处,课堂教学是看学生,看学生走多远。肖老师用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真真切切、深深浅浅和灵动灵活很好地归纳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论文作者:郭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论文_郭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