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论文_胡建军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论文_胡建军

乌兰察布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山洪问题的出现,需要相关人员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做好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防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防汛抗旱实际情况,具体探究防汛抗旱的措施。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河流面积较多、且分布较广。水旱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诸多损失,并且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因此在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前提下,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显得愈加重要。

1水旱灾害发展形势

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损失,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们的实际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洪涝灾害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旱灾害发生范围广。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65%左右的国土面积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洪水,特别是在长江中小游地区更容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②水旱灾害损失严重。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从1990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比例不断增加。③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消耗,由此水旱灾害发生的可能也不断增加。

2.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我国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当水位数值与标准数值不符合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自然灾害为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通常在水旱灾害的发生都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水旱灾害发生时所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为使我国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更多有效保障,防汛抗旱风险管理工作效率要不断提高,并在不断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水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有关于这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逐渐被人重视起来。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将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方式不断完善和创新,使此项工作能够发挥理想作用

3防汛抗旱的策略

3.1防汛策略

3.1.1防范重难点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暴雨多发的气候特征、密集的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山丘区流域面积巨大,其中70%因受降雨、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会发生山洪灾害,且山洪灾害体现出时间短暂、突发性强等方面的特点。

为了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山洪灾害的综合治理:

①实现对暴雨的精准计算。在计算暴雨的过程中,假设暴雨和洪水发生的频率是一致的,具体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流域情况来分别计算暴雨和洪水,之后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计算数据掌握河谷的形态。

②实现对洪水的分析。根据因为不同环境导致的洪水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洪水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为山洪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支持。

③实现对危险区域等级的合理划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人们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④打造山洪灾害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应用水文理论法、暴雨临界值法、比拟法、统计分析法等打造完善的山洪灾害监测系统。

④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和谐的关注。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下,国家提出了洪水风险管理措施,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升防汛抗旱减灾管理思路,在防汛工作中注重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

⑤落实部门责任制。在防汛工作中要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监管力度,在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打造多级防汛抗旱组织。第六,完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支持。3.1.2防范技术应用

①山洪预警预报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山洪预报分析的时候需要提前判断山洪的发生规模、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以及发生之后对周围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灾害发僧多可能,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②山洪灾害预警技术。通过应用山洪灾害预警技术打造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平台,为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支持。在区域临界雨量计算分析的时候会应用到统计归纳法,在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更正的时候应用灾害气候频率法。

③山洪灾情风险评估技术。在事前预防山洪灾害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为接下来的山洪救援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支持。在事前预防的时候可以利用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为山洪灾害风险的发生提供重要保障支持。

3.2防旱策略

①完善防旱政策法律法规。为了能够为防旱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持,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打造完善的防旱法律法规体系,形成防旱减灾工作机制

②完善抗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抗旱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布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蓄水、引水等工程建设力度,因地制宜的打造多层次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

③积极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在防范干旱灾害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提前做好抗旱处理,按照相关规范建设土壤监测站,及时预报土壤信息,形成全面、可调节的供水保障系统。

④完善社会化的抗旱服务体系。在抗旱工作中需要将抗旱体系的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为抗旱组织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利支持。

3.3提高防汛抗旱风险管理科技水平

我国防汛抗旱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防汛抗旱风险管理中,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例如在防汛抗旱风险管理系统中,利用互联网建设风险数据库等。科技的发展可以使防汛抗旱风险管理工作实现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例如使风险预测系统更加准确、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有效提高我国防汛抗旱科学技术水平,将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中的效果加强,是我国抗洪抢险工作在实施中有更多保障。因此在防汛抗旱风险管理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很大作用。

3.4加强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工程体系

为有效加强我国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质量,要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体系。根据我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要积极对该政策进行了解并实施。在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防汛抗旱治理力度。

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发现,在防汛抗旱风险管理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工作制度,这样才能使防汛抗旱的工作质量更高。在防汛抗旱风险管理中,也不能忽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要根据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积极实施相关的工程建设,使我国防汛抗旱风险管理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根据我国《全国抗旱规划》政策,要积极对全国各个省级相关灾害风险管理单位进行规划方案实施。

4防汛抗旱的未来发展展望

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也深刻影响社会发展。为此,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在秉承公平、效率原则的基础上打造水旱灾害综合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体系,在合理优化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和保护江河湖库。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够更好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需要相关人员打造完善的国家防汛抗旱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建设,将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到各个乡村,调动全体人员在这项工作开展中的作用。另外,根据洪涝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需要打造防汛抗旱预警监督机制,优化对中短期天气和水旱灾情的分析预警,增强灾害预报的即时性和超前性。

总结

通过文中对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该项工作中,工作人员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坚持具有关键性作用。并且该项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致力于将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做的更好。实行该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国人类与自然界的发展保存平衡,并且在不断实践中探寻风险管理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马海军.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9):90.

[2]黄英明.防汛抗旱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管理》组委会:,2017:2.

论文作者:胡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论文_胡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