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海阔竞扬帆论文_倪隽梓

潮平海阔竞扬帆论文_倪隽梓

中共衡南县委党校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如何让更多优秀社会人才进入到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打造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改革和创新干部人事体制机制,吸引和集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更是重中之重。

一、重要意义

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之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政领导干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优秀人才规模日趋庞大,能否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渠道,吸纳更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使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长远之计。当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绝大部分是通过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调任、部队转业安置等渠道进入的,造成现有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经历结构不尽合理,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一线的越少。由于缺乏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多岗锻炼,一些机关干部决策思维受限、综合协调能力不强、不会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低下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异凸显。而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能力素质较高,实际工作经验也很丰富,可以有效弥补现有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在素质结构、经历结构方面的缺陷。

三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之策。当前存在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仇官仇富思想严重、党的方针政策得不到群众认可、正确舆论倡导失声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群体的政治话语权不够、对行政事务的有效参与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渠道,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从而有效拓宽社会群体的政治参与渠道,有效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之策。

二、难点问题

当前,对于引进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工作,要结合实际,进行了多元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用人视野不够宽。基本上把选人视野锁定在党政机关内部,而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农村、社区等基层干部关注不够、倾斜不够,很多社会优秀人才没有进入组织考察培养的视野,多数同志被拒之门外,失去参加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是人才身份不够格。就基层而言,社会优秀人才面广量大,各有特色,既有在市场经济中打拼的企业经营者,又有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村支书记、农村实用人才,但这些人员没有干部身份、行政级别、职称证书,对照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他们往往连报名参加竞争的资格也没有。即使公开选拔的门敞得再宽,职数再多,这些优秀人才往往也只能望“职”兴叹,束手无策,负责具体操作的各部门也是爱莫能助。

三是用人渠道不够活。目前,党政干部队伍坚持凡进必考,缺少研究对社会优秀人才直接聘任,重任的有效办法,导致党政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力度较小。

四是薪酬待遇不够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而言,目前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待遇没有吸引力,而且地区之间、市县之间差别较大,所以很难招到高层次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工作,部分在大中城市就业、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内心不想在县内工作。即使参与公开选拔任职,多数同志存有短期“跳板”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解决职级后,常常“孔雀东南飞”。

三、对策建议

让更多优秀社会人才担当党政领导干部,本人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适当放宽资格条件。按上级文件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经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就县一级而言,有高级职称的人比较少,而且其中大多数倾向于搞专业,并不具备领导能力。如果按照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来执行,能符合基本资格条件的较少,不能保证从中择优挑选。古人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一个人从政治上、社会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应适当放开公务员的人事任用体系,逐步改变公务员招聘体系的制度、思路、观念与文化,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让更多有能力、才干、抱负的人在公共政策与管理上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要灵活把握程序方法。目前,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主要形式是组织推荐,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的前提是必须形成竞争。在这个前提下,要加大社会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在形式上可灵活多样些。只要能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组织推荐”、“竞争上岗或公开选拔”都可以参照进行,确保把合适的人调任到合适的岗位上。在具体程序上,在“集体讨论决定”前可增加“上级组织部门预审”这一环节,确保基层讨论决定的人选都能办理调动和公务员登记手续。

三要加大干部人才交流力度。着重研究由“体制内”循环向“体制外”循环的路径,打破人才地域、单位、部门、户籍、身份等界限,取消人事管理的种种限制,建立有利于县内外人才流动的人才交流机制,使更多的人才转到更能发挥特长的领导岗位上。建起结构科学、梯次合理的人才储备库,促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和农村实用型等“五支人才队伍”的有序流动,为逐级遴选蓄满“活水”。进一步健全聘任制度,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和保障性政策,以政府雇员制的形式聘请非公有制人才、科技人才和区域外人才,进一步拓宽职位聘任渠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党政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加大选拔优秀社区(村)干部力度,以公开选聘、定向招考等形式单独面对优秀社区(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对特别优秀的选拔到副职领导岗位。

四要疏通党政人才队伍出口。多措并举,疏通党政人才队伍出口。一是加大年度考核力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认真搞好每年的年度考核,突破难点分流出一部分人员,既能纯洁公务员队伍,又可调动在任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二是鼓励年老体弱的党政干部离岗休养或提前退休。要根据《公务员法》,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引导部分年老体弱的党政干部离岗休养或提前退休,以空出编制、职位用于吸纳新的优秀人才,以切实做到党政人才队伍既人才济济,又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的目的。三是建立“多向流动”机制。制定优厚政策,鼓励党政干部到其它部门和行业建功立业。同时认真做好公务员辞职、辞退工作,对淘汰出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要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以减少疏通出口的工作阻力和难度。

五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激励,充分激发党政人才的工作热情。千方百计争取各种上级政策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缩小和其它地区公务员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论文作者:倪隽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潮平海阔竞扬帆论文_倪隽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