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在紧张和停滞中迈向新世纪_核试验论文

南亚:在紧张和停滞中迈向新世纪_核试验论文

南亚:在紧张与停滞中走向新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亚论文,新世纪论文,紧张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南亚次大陆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印巴竞相进行核试验,加上宗教和民族冲突、领土争端久拖不决,区域合作止步不前,使整个地区的形势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1998:紧张态势加剧区域合作式微

1998年印巴相继跨入“核门槛”,展开核军备竞赛,冲击国际防扩散体系,地区形势变得紧张复杂,南亚国家民族对立情绪加重,区域合作举步维艰,和平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

一、政治格局失衡,冲突麻烦不断。

1、印主导南亚的态势进一步加强。 印在综合国力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南亚国家,核试验使印成为地区大国中事实上的唯一有核国家,拥有在短期内实现核武器化的技术能力,由此所产生的战略效应使印军事大国地位进一步突出。巴基斯坦核试验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印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但其政治、经济实力难以与印抗衡,因此,印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等地区事务上拥有了绝对主导权。7 月南盟科伦坡首脑会议对于印发展核武器问题只字未提,巴总理谢里夫关于建立和平、安全与发展机制以讨论南盟各国间有争议的双边和地区问题的呼吁,由于印激烈反对,竟未能得到其他成员响应。印积极同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改善双边关系,以提供经济援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式拉拢南亚小国,防止巴联合这些国家对印的主导权形成挑战。印已与孟就恒河水资源分配、与尼就马哈卡利河开发达成协议,并出面阻止美孟达成《美军地位协议》。南亚呈现以印为中心,其他国家为对象的“一对多”放射性格局。

2、核军备竞赛升温,印巴关系和形势更加复杂。5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后,南亚地区骤然升温,印对巴采取强硬政策,加强在克什米尔实控线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对激进分子的清剿,内政部长阿德瓦尼等要人先后对巴进行核讹诈,逼巴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作出让步。克什米尔再度成了考验印巴关系的“烫手芋”,两国对抗加剧,并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因此,两国关系又趋紧张,从而影响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国成为事实上的核武器拥有国,也使南亚发生有限核战争的可能性加大,南亚形势更加复杂化。另外,印、巴属于确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而必须签字的44国之列,两国相继进行核试验后,使已有186 国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发生动摇,使已有149国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效用成了问题, 建立“南亚无核区”的目标已成为泡影,并可能成为引起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多米诺效应”的首张骨牌。有专家认为,7 月伊朗试射中程导弹,8月朝鲜将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随后美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提上日程,都与此有关。这场核军备竞赛还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使国际不安定因素增加。

3、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抬头,民族矛盾加深。塔利班在沙特财力、 巴基斯坦人力和情报等支持下,乘北部反塔联盟内讧之机大举进攻,控制了全国近90%的领土,初步完成对阿的统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随塔利班胜利而在南亚得到加强。巴基斯坦穆斯林政府通过宪法第十五条修改案,把伊斯兰教《可兰经》奉为国家法典,以加强国家伊斯兰化来巩固政权(注:印度:India Today 1998.8.15)。 印度担心原教旨主义向印渗透,加紧在克什米尔设防,国内印度教民族沙文主义上升,与伊斯兰世界对立情绪加重。什叶派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与逊尼派伊朗之间的对抗加剧,其原因表面上是塔利班扣压伊外交官,实际上是伊、塔之间存在教派分歧,并且还涉及中亚石油天然气争夺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塔利班政权除得到巴、沙特和阿联酋的承认外,尚未得到地区大国印和美、俄等的承认,其原教旨主义的政策倾向也已引起印度、伊朗和中亚国家的高度警觉。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南亚地区发生国家间冲突的可能性增加。

4、恐怖活动猖獗,破坏程度增大。1998 年南亚地区恐怖活动频仍,并威胁到国家稳定乃至国家统一。印度大选期间发生了上百次爆炸案,数百人因此丧生,各民族、政党之间的猜疑和矛盾因此加深。斯里兰卡伊拉姆猛虎组织不断在国内制造谋杀、爆炸等案件,年内两任贾夫纳市市长因此丧生,斯政府虽耗资上亿美元,却未能在军事打击中获胜,国家仍处于战乱和分裂之中。南亚恐怖活动甚至成为导致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印巴两国多次相互指责对方在本国制造恐怖活动,并以此为借口增兵克什米尔。9名伊朗外交官在阿富汗遭塔利班游击队杀害, 伊遂在边境地区集结兵力,演习示威,扬言进行武力报复,伊阿关系一度紧张。

二、区域合作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受损严重。

1、区域合作进展甚微。在世界经济区域化、 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这一国际大背景下,南亚国家也在积极开展地区合作,以图扩大国际影响。1998年印巴争吵代替了区域合作,南盟发展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7月科伦坡会议只通过了一个空洞的、 并无新内容的《科伦坡宣言》(注:斯里兰卡:Sunday Times,1998.8.1 ),没有任何具体的推进举措,2001年前把南亚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难以实现。

2、经济发展错失良机。 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开始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整,给受危机冲击甚微的南亚国家以一个调整发展的有利时机,但印巴却相继进行核试验,以军备竞赛冲淡经济发展、以谋求核地位代替增强经济实力,妄图以捷径取得大国地位,错失引导国际资本流向南亚的良机。1998年印度吸引的外资数量没有增长,外贸额下降,外贸逆差增加116%,财政赤字占GDP的6.1%。预计1998—99 年度经济增长率将低于政府制定的6.5—7%的增长指标,在4 —5 %之间(注:英国:Financial Times,1998.12.11)。巴基斯坦情况更糟,外债超过300 亿美元,外汇储备只够支付一个月的进口需求。其他南亚国家受印巴牵连,经济增长更为乏力。

1999:总体形势趋缓大国争夺加强

印巴核试验后,南亚出现新的战略平衡,近几年内不大可能爆发局部战争;印巴自封的核地位很难被国际普遍接受,印度强行挤入世界大国行列的发展战略将受多方掣肘。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下,南亚将在下世纪成为大国竞争的重点地区之一。估计未来南亚会呈如下态势:

1、由于南亚出现新的战略平衡,总体形势将逐渐趋缓。 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最终却在自己的周围增加了拥有核能力的巴基斯坦。巴的核能力抵消印在常规军备方面的绝对优势,这种以弱制强的平衡使南亚爆发局部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减小。在有核条件下,两国均不可能成为局部战争的胜者,一方面,印度投鼠忌器,担心巴铤而走险,不大可能在克什米尔对巴贸然动手;另一方面,巴慑于印远胜于己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常规军备上的绝对优势,再加国内困难重重,自顾不暇,更不可能率先动武。两国龃龉不断,可能偶有转移国内矛盾之举,但不致失控。从中近期看,两国将主要致力于核武器化和中远距离核弹投放能力的发展,增强核威慑战略的可信度以维持战略平衡,南亚总体形势将趋于缓和。

2、核发展将呈“有实无名”状况。 印巴核试验对当今世界的核体制构成公开挑战,核试之后,印总理瓦杰帕伊立即自封印为“核大国”,以图以核大国地位挤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大核国家已公开宣布不承认印巴为有核国家,但如何处理这两个已公开显示其核能力的国家,则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一个难题。印核爆之后,西方国家对此反应不一,远未形成对印联合制裁,在多极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各主要国家更难以步调一致压印巴放弃核能力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目前印巴仍处于核试验后的兴奋状态中,要使其回复平静,从政治上讲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印巴核能力将继续得到发展,双方自愿放弃核选择、和平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和分歧的前景在可预见的将来十分渺茫。

3、印度成为“第六极”的前景暗淡。印度在南亚处于主导地位, 综合国力在5极(美、欧盟、日、 俄和中国)之外的地区大国中居首位,其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为3247亿美元(据1998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在5极以外的地区大国中,仅低于巴西以及东盟; 军事实力在地区大国中最强,陆军居世界第四,海军拥有航母和基洛级潜艇,空间技术也居世界前列,核试验所产生的战略效应使其军事大国地位更加突出;政治上以不结盟运动领袖和发展中国家代言人自居,其国际影响大于其他地区大国。印还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意志和经济、军事潜力,但从中长期看,它的崛起受到三个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种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凝聚力差,内阁危机频仍,政府决策力受制,难以产生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强势政府”;二是人口负担过重,土地与石油等必需资源相对贫乏,尽管经济总量近几年有可观增长,但其中相当部分为新增人口冲销,人均产值难以跳出低收入国家行列;三是周边环境不利,国内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矛盾根深蒂固,难以摆脱伊斯兰世界对其有形无形的压力,视中国为潜在威胁和主要竞争对手,与巴长期对峙,与缅甸、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关系长期不和等情况将长期制约印综合国力的提升速度。受此影响,印在21世纪初期很难从地区大国脱壳而成为世界第六极。

4、南亚将成为大国角逐的重点地区。 随着大国在欧亚心脏地带角逐及能源争夺的加剧,南亚的地缘优势更显突出,可能成为各大国竞相争取利用的对象。为打通中亚通往印度洋的能源通道,美欧日会加紧与俄争夺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美欧视印为最大“民主国家”,认为印国力提升有助于扩大“民主阵营”,在政治上可与亚洲价值观对抗,在战略上可牵制中国崛起,谋求与印合作将是今后美对印政策的主题。1998年初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印,视印为其亚洲政策的“三个支点”之一;去年末俄总理访印达成俄印10年武器条约,以加强其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达到“抗美制中”的目的。随着大国角逐的加剧,印巴在大国中的回旋余地将有所加大。

5、印度的战略走向将更加具有两面性。受大国角逐影响, 印度一方面视中国为其潜在对手和战略威胁,要与中国进行国力较量和战略竞争,通过打“中国牌”和“市场牌”,不时渲染“中国威胁论”,迎合美日俄等的“恐华”和“抑华”心态,显示其在“牵制中国”方面的“战略价值”,进而换取更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援助。另一方面,印度将设法稳定并逐步改善中印关系,以免为美日俄等国火中取栗,成为其抑制中国崛起的工具,影响其长远发展。

世纪之交,南亚和平、稳定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巴两国互动,特别是印度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关大国对消除南亚紧张、实现地区和平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标签:;  ;  ;  ;  

南亚:在紧张和停滞中迈向新世纪_核试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