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论文_尹显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论文_尹显芝

——小学班规的确立

尹显芝 (四川省德阳市黄河路小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45-01

《优秀是教出来的》的作者隆.克拉克老师年仅28岁,是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见于克拉克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已及其制度的培养学生综合习惯的55条班规了。这一套班规,不但有效地维持了班级秩序,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做好了准备,帮助他们形成了有利于生活、学习与事业的各种优势态度与能力。

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崇尚与遵守规则,对于个人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班级来说 ,它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对于学校来说,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在一个大家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个人比较容易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因此,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班级环境,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最好条件。

而营造秩序井然的班级环境的最好方法,就是给学生制订适合的班规。有了班规,学生的言行就有了外力约束。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只有在外力约束下,他们才能自我约束,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学习、生活效率就会提高。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日常活动有90%已经通过不断的重复某个动作。这种不思考就自动运转的力量,就是习惯的力量。它是不可低估的,时间一长,它甚至可以是运作主体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如果学生试着说礼貌用语,时间一长,就会习惯性地讲礼貌,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习惯对人是极为重要的。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曼狄诺曾说过:"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好习惯可以让人一生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因此,在小学生进入校门接受系统教育之初,教师就应该为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努力。比如一个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无需花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无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一个具备良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无需他人指导,就能彬彬有礼地与陌生人相处。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既然习惯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就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的习惯。荀子说过:"本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班规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起到"其曲中规"的标尺作用,那么要想让小学生告别昨天的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必须把好班规这一关。

那么,我们怎样确定班规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习惯的目的呢?

1.教师自行确定

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是非观念不强。他们还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对自己不利的;什么是对自己不利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制定班规时,就要针对学生思想上的模糊性,做出明确的指引,并借此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采用民主集中制

执行班规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习惯的过程。但是,如果教师制定的班规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即便出发点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等于一纸空文。

3.教师引导学生制定

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筛选、完善,从而制订出适合的班规来;或者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大概方向、范围,让学生在这个方向与范围内,寻找自身的不良习惯,然后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班规。

在学生小时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最不会受自己"习惯领域"的束缚。因此,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 宜早不宜迟 "

论文作者:尹显芝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论文_尹显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