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

《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

路建彩[1]2000年在《《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文中研究指明《元声韵学大成》是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反映吴语特征的重要韵学著作。前辈学者虽有论及,但都点到为止,迄今学界尚未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全面把握该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成书过程和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联系其同时代的语音史料及现代语音的发展,运用横向和纵向两种比较法着重研究它所反映的明代吴语特征。 明初至明中叶,韵学著作不丰,但当时的音韵学导向使得音韵学家既最大限度地贴近语言实际,又难以摆脱前代韵书的影响。此后,明万历年间出现韵学创作高峰,音韵学家继续高扬“革新”大旗,出现一大批反映时音的韵学著作,《元声韵学大成》可谓此期创作之先驱,具有重要的语音史价值。论文正文分三部分: 一、濮阳涞与《元声韵学大成》的有关史实 《韵学大成》的作者濮阳涞自幼语言天赋过人,然仕途坎坷,他奔走南北,磨砺数十年,这也使得他有机会熟识南北各地官话及方言,为他创制《韵学大成》提供了便利。受当时韵学界风气的影响,濮阳涞也追求一种通行天下南北的“正音”体系,虽然所谓的“正音”体系在历史上不可能成为一种现实存在,而只存在于音韵学家的观念之中。 在编排上,《韵学大成》是以韵图的方式编制的“等韵化”的韵书。编排体例可以概括为:以韵为纲;以声为序,兼顾开合细洪;平声字作音节代表与四声相承;列字有序;释义详备;注明异读。 二、《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的关系 该部分首先从广德的辖属历史和古今方言状况分析广德人濮阳涞编著《韵学大成》多参吴语的必然性。广德自古便是吴语区,今天居民多操官话是太平天国战争及瘟疫所致,在僻远的山乡里还保存着完整的吴语体系。然后分析该书语音性质,从两方面来把握:先把它与同时代的吴语系韵书《声韵会通》、《字学集要》相比,发现它更趋保守地反映了吴语实际,而其保守性与濮阳涞的“正音”观念有直接联系。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濮阳涞不自觉地以“存古”较多的吴语作为音系基础,又参酌了古书音类分合和官话特征。于是《韵学大成》便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复合性。后又从韵书自身 顶士研究生论文:(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用 的音类安排来证明它除占主流的吴语特征外还兼有“存雅”成分和 官话成分的复合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为(韵学大成》定性为:以 明代吴语为基础,参照历代韵书音系并参考北方官话特征的“存雅 求正”的复合语音系统。 三上元声酌学大成)所表现的明代吴语特征 l、声母系统 (韵学大成 共有三十声母,它所反映的吴语特征有:*)保留 中古成套的全浊声母八2)知庄章的分合与北方官话“大同”中另有 “小异”,异者有三:澄崇船禅的分合;萧豪韵知三章拼洪音,知二庄 拼细音,药开三章组人声宇改配家麻同声母阴声韵,拼洪音;庄三 多读同精组。吴语知庄章声母从古至今的演变也反映出简化和前化 的运动趋势/3)疑喻泥三母有分合,疑多与喻合,少与泥合;k)隐 约透露出禅日合一、奉微合一、从邪合一的特征八5y‘儿”系字音值 发生变化。 2、韵母系统(韵学大成)有28韵部,分韵尤细,韵部大致依 照主元音重新排序。韵母系统所反映的吴语特征有:*)江黄、姜阳 分韵,江黄韵包括中古唐开一、江开二、阳开三庄组和书掸日三母 阳合三的字;姜阳韵包括阳开三余下的字。p)中古山咸摄一等字 与二等字分韵,即寒干与山关分韵,参含与监咸分韵,并且寒干的 舌齿音字归于山关,参含韵的部分舌齿音字归子腔咸。o)喉牙音 二等字皆来、萧豪、江黄韵已产生个介音,山关、监咸、家麻韵尚未 产生个介音。k卜m、-n、9 三尾并全;归)人声三尾已经趋同为 乃,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承阳声韵的人声三尾已不再保持-m:?、 吧:-t、o:人的整齐局面;其二,不同韵尾的阳声韵共用人声字;其 三,药、陌、麦韵字部分承阳声,部分承阴声。 3、声调系统 (韵学大成)声调系统平上去人四声相承,显著的吴语特征是全 … 浊上声变同全浊去声。其中也有例外。多是些古僻字。次浊上声寅- 演母字有的变同去声,有的未变,其他次浊母上声字皆不变去声。 论文后附音节拼合表,此表横列三十声母,竖列二十八韵部六 十九韵母,平面展示(韵学大成)的音节拼合关系,其音系概貌尽显 于此。

邹德文[2]2004年在《《元声韵学大成》研究》文中认为《元声韵学大成》是明代万历八年安徽广德濮阳涞写成的一部具有革新精神的韵书。明代《千顷堂书目》卷三存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简短评述,然评价甚低,很不公允。其后有几位学者都曾论及此书,但评价不离《四库提要》之窠臼,没对该书做深入研究,没能认清这部书的价值。1982年,日本学者庆谷寿信先生将该书与王文璧《中州音韵》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韵部方面发现了《元声韵学大成》对《中州音韵》的继承,讨论了《韵学大成》确立韵部的原因,分析缜密。2000年,山东师范大学路建彩先生撰硕士论文,讨论了该书所具有的明代吴语的特征,所得结论拓展了对该书的认知范围,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该书的价值。本文在认真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联法、比较法、考据法、统计法对《元声韵学大成》做了全面的、多角的、多层面的较为细致的研究,研究涉及以下内容(以论文内容为序):绪论主要讨论了该书产生的时代背景,总结了万历四十八年间韵书蜂出的历史事实,指出了产生这种事实的原因。第一章考证了作者生平、著述,撰写《元声韵学大成》的经过,以及时人对该书的评价。考证了这部书的诸种版本,比较了版本同异以及传承的情况。介绍了历史上对该书的评价以及研究状况,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品评,也对研究提出了设想,进行了展望。在这一章,还就该书的编撰体例、内容形式、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细致地核对了字母所列的代表字和小韵字。第二章是对该书声母的研究,研究中细核小韵同音字,发现了浊音清化的语音实际,分析了声母混同与分离,讨论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第三章是对该书韵部的研究,研究中探讨了该书韵部的分离情况以及分离的原因,找到了该书韵部的中古来源,实际上是以《元声韵学大成》为中心,上推下联,从历时的角度揭示了韵部的演变,并依据分析的结果,为所有的韵部所含韵母的读音进行了构拟。第四章研究该书的声调,对比系联过程中发现入声调音节结尾辅音已有混同,平声尚不分阴阳等重要特征。第五章讨论了该书作者的正音观,该书的音系基础,该书的成就、特点以及在语音史上的地位。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首先该书的声母里,全浊声母具有特殊性,匣母字清化作晓母;见、溪与群相混;端透与定相混;非、敷、奉相混;邪母与心母,邪母与从母相混;从母混入精母;都显示出全浊声母的清化。然而,该书声母又全浊森立,对立整齐,这说明“清化”正处在变化过程中,而不是清化的最终结果。知、照组声母的混同,照组一部分字混同于精组以及照组字内部的混同,都表现出上述声母正在向发音部位前化和发音简化的方向发展演变。其次,该书韵部确立有据,是细密审音的结果;小韵划分,既考虑到声母清浊,又考虑到介音的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元声韵学大成》研究有无与不同,并兼顾到“等”。更具体的结论详见第六章。 本文的研究目的,一是为了使一部韵学典籍受到重视并得到应有的评价;二是为断代语音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三是通过对该书的整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音韵学上的一些问题,诸如浊音清化问题、入声问题、平分阴阳问题、知、章、庄合流问题等等。如果这项研究工作达到了上述目的,对汉语韵学典籍的整理,对语音史的研究都具有意义。由于《元声韵学大成》受重视的程度不够,研究者寥寥,所以本文的论点以及所得结论一般都具有原创性,可以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依据。

邹德文[3]2005年在《《元声韵学大成》版本及研究状况考》文中研究表明明代濮阳涞的《元声韵学大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革新精神,在明代韵书中有重要地位。但 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过低的影响,近人和当代学者对该书只作概述性的介绍,不见深入剖析。 本文对该书的作者、版本及研究状况加以介绍和考证,对该书在语音和语音史方面的价值加以讨论,希 望籍此使该书的各方面价值都能得到认识和重视。

路建彩, 张会杰[4]2002年在《论《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濮阳涞的家乡广德的方言历史及《元声韵学大成》自身的音系特征 ,并参证现代吴语 ,总结《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为 :以明代吴语为基础 ,参照历代韵书音系并参考北方官话特征的“存雅求正”的复合语音系统

路建彩[5]2007年在《浅析《元声韵学大成》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文中认为《元声韵学大成》是明代非常重要的韵学著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元声韵学大成》中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情况,总结了规律,并重点分析了规律之外的变异情况,结合今音为其拟定了音值。

邹德文[6]2005年在《《元声韵学大成》声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们研究《元声韵学大成》一书的声调会发现,此书具有平声不分阴阳、全浊上声字变成浊去和清去、入声音节结尾辅音已有混同等特征。这些声调现象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状况,因此可以说,《元声韵学大成》是一部反映时音的著作。

蔡丽华[7]2012年在《王应电《声韵会通》与《韵要粗释》研究》文中认为《声韵会通》和《韵要粗释》成书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是明代昆山王应电所撰的两部韵学著作。两书以四十五韵为经,以二十八声为纬,韵目和声母用字严格遵循“一声中别韵,一韵中别声”的原则,开创了明代韵书编撰的新风气。研究这样两部韵作,不仅能对明代官话读书音尤其是南方官话读书音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吴语方音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两部韵作的所有内部材料为根基,以其他同时代韵书韵图以及现代吴语昆山话为参证,结合历史文献考证法、内部分析法、音系对比法、统计法、音理分析法和音位学分析法,探寻了两书声韵调系统的特点,构拟了两书各音类的音值,比较了两书与相关韵书及现代昆山方言的音系,考察了两书的异读现象,进而讨论了《声韵会通》和《韵要粗释》的音系性质。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声韵会通》和《韵要粗释》的音系具有复合的性质,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官话读书音尤其是南方官话读书音的特征,同时又掺杂了部分吴语方音的特点。

荣菊[8]2009年在《《字学集要》音系研究》文中指出《字学集要》,撰人不详,重订者为明会稽陶承学、毛曾,成书于嘉靖辛酉年(1561),刊行于万历二年(1574)。在体例上,该书与明章黼的《韵学集成》(1460)十分相似。《字学集要》比《韵学集成》晚出100年,已经不是对《韵学集成》的简单模仿,书中内容及所显示出的语音变化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运用反切系联法、历史比较法和审音法等方法,对全书的声韵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将其与100年前的《韵学集成》及同时期的《声韵会通》(1540)、《韵学大成》(1578)进行比较,进而推测出《字学集要》反映的语音性质应是十六世纪中期的吴方言。《字学集要》更多的是从当时的实际语音出发,对《韵学集成》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尽管前人对此书的评价不高,但该书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一本反映近代吴方言的韵书,我们应加以重视。

邸宏香[9]2011年在《《辨音纂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辨音纂要》(1622-1624),作者不详。分上下两卷,一函四册,各以“元、亨、利、贞”命名。《辨音纂要》内容丰富,所引《广韵》、《词韵》、《章韵》、《正韵》及《中原雅音》等材料,对于汉语语音史特别是元明时期语音研究颇有价值:《辨音纂要》所引《广韵》非《宋本广韵》、所引《词韵》是学术史上已经失传很久的韵书、所引《中原雅音》为《中原音韵》一系韵书特别是对已经亡佚的《中原雅音》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辨音纂要》流传不广,大概未曾刊行,未见其他版本流传于世,目前能见到的只有一种版本,即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善本书库所藏韵书。作为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的版本价值也非同寻常。李无未、宁忌浮等学者对《辨音纂要》进行过研究,但对其复杂音系特点的研究并未深入,笔者将《辨音纂要》本身内在的结构及音系叠置情况、与相关韵书的关系、语音史及韵书史价值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得出其叠加音系特点如下:表面上看,《辨音纂要》承袭《洪武正韵》,三十声母,二十二个韵部,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南方读书音系统,同时还带有南方吴方言特点。其声母系统表现出:保留全浊声母、全清音与次清音相混、轻重唇相混、精庄不分、禅日相混等特点;韵母系统表现出鱼模、豪包、萧肴、尤侯、歌戈、支齐、齐微、麻蛇、皆来;中东、江阳、庚青、真文、寒山、先天、监咸、侵寻;屋烛、觉药、质职、质物、曷黠、合业、缉立二十四部;声调系统表现出平上去入四声格局,平声不分阴阳,入声三尾井然,浊上开始变为去声。《辨音纂要》的实际音系与现代吴方音有相似之处,与《洪武正韵》大同小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洪武正韵》有着实际语音基础,并可从中搜佚《中原雅音》的痕迹。《词韵》也可以反映出另一语音系统,《辨音纂要》整个文献具有多重音系的叠加性,无论在语言学还是在文献学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任淑宁[10]2014年在《明刊徽池雅调散出选本用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存明代戏曲散出选本较多,后人曾对它们进行整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王秋桂主编的《善本戏曲丛刊》,它收录旁杂,有散出戏曲,也有曲谱等。特点是以声腔来命名,有两大主要声腔:徽池雅调和昆腔。但是徽池雅调系列的散出选本保存较好的仅有七部:《乐府菁华》、《玉谷新簧》、《摘锦奇音》、《词林一枝》、《大明春》、《徽池雅调》和《尧天乐》。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声腔剧种与语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讨论语言学和戏曲学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戏曲用韵反映了当时的口语状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代汉语口语语音状况,进而了解近代汉语的发展。同时从戏曲的角度可以了解声腔的传播状况。徽池雅调散出选本用韵情况较为复杂,以《中原音韵》作为检韵参考,通过系联归纳,选本用韵可分为16部,与《中原音韵》的韵部格局基本相同,其中阴声韵9部:齐微部、支思部、鱼模部、家麻部、萧豪部、歌戈部、尤侯部、皆来部、车遮部;阳声韵7部:先桓部、先廉部、监咸部、寒山部、江阳部、庚文部、东钟部。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支思、齐微、鱼模混押;歌戈、家麻混押;齐微、皆来混押;庚青、真文、侵寻混押;先天、廉纤、寒山、桓欢、监咸混押。韵部混押的原因有三个方面,语音方面有韵部音的相近、闭口韵[-m]尾韵消失、入声的分化、方音的影响、个别字的语音变化而在韵书中未能体现;选本在传播过程中对曲文的更改;还和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有关。徽池雅调虽属于南曲,但入声独立用韵较少,正在分化,派入平上去中。选本戏曲的入派三声,与北曲的“入派三声”不同,没有明确的规律。结合选本用韵与现代相关方言,入声韵尾的消变情况是[p]尾最先向[t]尾合并。徽池雅调虽属于南曲,但是不遵循《洪武正韵》,“南遵《洪武》”不是讨论的曲韵,而是就曲白的字音而言的。明末不管是南曲还是北曲,在用韵方面基本遵循的是《中原音韵》,但南曲和北曲的用韵也不完全相同。总体上南曲用韵较为旁杂,而北曲杂韵较少。南北曲均先天、寒山、桓欢混押,均或多或少地保留闭口韵,均入派三声,但北曲入声韵已不能独立,与阴声韵通押,南曲中仍有少量的入声单押。支思、鱼模、齐微通押,庚青、真文、侵寻通押都很普遍。在南曲内部,徽池雅调与昆腔整体上用韵混乱,入声都有单押的情况,闭口韵正在消失,也都具有南曲用韵的一些共同特征:支思、齐微、鱼模通押,真文、庚青、侵寻通押,寒山、先天、桓欢通押,歌戈和家麻通押,皆来和齐微通押。但徽池雅调用韵比昆腔用韵更为复杂,犯韵较多;韵部构成也不同,徽池雅调中已无独立的桓欢韵、廉纤韵,均叶入其它韵部中,而昆腔这两韵仍独立;徽池雅调中有较多的江阳韵和先天、寒山、桓欢通押,在昆腔剧本中较少。虽然南北曲以及南曲内部不同声腔之间用韵不同,但是差异不大,表明明代官话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以南京音为标准,很有可能是以北京音为标准。戏曲宫调声情说由来已久,目前对此争议较多,我们认为宫调声情说是存在的,选本宫调用韵可以体现曲情,但是用韵与宫调一样,与声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没有绝对必然的对应关系。一般用萧豪韵表示富贵缠绵,江阳韵表示惆怅雄壮,齐微韵一般表示感伤叹悲,家麻韵表示旖旎妩媚,庚青韵表示凄怆怨幕。关于青阳腔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在弋阳腔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人认为是在余姚腔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用韵方面来说,徽池雅调用韵虽以《中原音韵》为基础,但与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中与吴语和徽语的相似度最高。即,青阳腔与余姚腔的关系较大,与弋阳腔的关系较小。因为余姚与皖南同属于吴语区,语音相同或相近,更有利于余姚腔在青阳等地的传播,这样在余姚腔的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

参考文献:

[1]. 《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D]. 路建彩. 山东师范大学. 2000

[2]. 《元声韵学大成》研究[D]. 邹德文. 吉林大学. 2004

[3]. 《元声韵学大成》版本及研究状况考[J]. 邹德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

[4]. 论《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J]. 路建彩, 张会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5]. 浅析《元声韵学大成》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J]. 路建彩.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元声韵学大成》声调研究[J]. 邹德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 王应电《声韵会通》与《韵要粗释》研究[D]. 蔡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字学集要》音系研究[D]. 荣菊.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9]. 《辨音纂要》研究[D]. 邸宏香. 吉林大学. 2011

[10]. 明刊徽池雅调散出选本用韵研究[D]. 任淑宁.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元声韵学大成》与明代吴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