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的超声学评估论文_温玉梅1,刘秀娟1,刘晓宇2,李俊霞3,徐明侠4

温玉梅1 刘秀娟1 刘晓宇2 李俊霞3 徐明侠4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张家口 075000)

(2河北省蔚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张家口 075700)

(3河北省蔚县人民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5700)

(4河北省蔚县中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5700)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学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颈部大动脉病变进行评估,探讨其对病症的评价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接诊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彩超扫描检查,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内膜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颈总动脉后壁及分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正常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率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率轻度的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早期对其采取超声学检查可有效进行病情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部大动脉病变;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107-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一类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依据不同的发病因素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加强对该病的前期检测,利用超声学影响进行疾病的评估,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本次研究则通过对160例研究对象的对照研究,判断超声学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的临床评估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接诊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颁布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相关标准[2]。同时选取同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3]:①存在严重贫血的患者;②具有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④患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脏疾病的患者;⑤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观察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57.8±4.6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3~76岁,平均57.3±4.5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可知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学影响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检查相对一侧并稍向后仰,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处置入探头,扫描部位由颈动脉及椎动脉处开始,逐渐推动探头,观察颈内动脉的病变情况,同时由双侧锁骨下进行扫描观察,对其动脉的远端、中端以及起始处进行观察,评估两维切面图,观察血管的走向,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解剖结构等特性[4]。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颈部动脉内膜的厚度,分别比较颈内总动脉厚度、颈内动脉厚度以及境外动脉厚度;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③以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对颈动脉的狭窄率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试验采取对照试验,最终数据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将其输入SPSS19.0软件,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其中以(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行t检验;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得出P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颈部动脉内膜厚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内膜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较为复杂,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其颈动脉内膜厚度也有所增长,有学者研究发现,男性的动脉硬化较女性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据多项诱发因素的调查发现,该病与年龄、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吸烟史等均有一定的关联性[5]。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可知颈内动脉的内膜厚度一般小于1mm。本次研究中对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内膜厚度(1.08±0.22)mm、(0.96±0.11)mm、(0.78±0.05)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对其斑块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可知,观察组在颈总动脉后壁及分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42.5%、18.8%、11.3%、5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2.5%、1.3%、21.3%,在颈总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动脉的分叉、成角或狭窄等情况促使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更大的内膜哦损伤,且可加速脂类物质在血管内的沉积,从而造成了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一步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观察可知,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正常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率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具有更高的颈动脉狭窄率,因而更易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需针对不同的诱发因素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早期对其采取超声学检查可有效进行病情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经济方便,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孙小玲,黄怀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42-45.

[2] 房砚文,龚涛.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病变分布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08-811.

[3] 冯佩明.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4] 李俊霞,温玉梅,刘晓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评估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5):83-84.

[5] 房砚文,龚涛.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病变分布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5):317-321.

论文作者:温玉梅1,刘秀娟1,刘晓宇2,李俊霞3,徐明侠4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的超声学评估论文_温玉梅1,刘秀娟1,刘晓宇2,李俊霞3,徐明侠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