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欢呼_刘绍棠论文

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欢呼_刘绍棠论文

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喝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连续剧论文,运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明强同志:

您好!

我怀着极大的欣喜之情,赏观了您和李宝林、毛玥同志根据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大运河乡土小说系列改编的14集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我对您和您的朋友们明察秋毫的眼力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深表钦佩,对你们取得的十分可喜的艺术成就和为把刘绍棠大量精美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而开的好头表示衷心的祝贺!《运河人家》的改编,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再创作。

我这么说,理由有五:

一、赏观《运河人家》,可以看出你们对绍棠小说的选择是很有眼力的。众所周知,绍棠的小说甚丰,仅新时期创作出版的中篇小说就有30余部,长篇小说12部。但最能代表作家深刻的思想哲理、高洁的人伦道德和精湛的艺术质量的作品,要算是中篇小说《花街》、《蒲柳人家》、《瓜棚柳巷》和长篇小说《豆棚瓜架雨如丝》、《京门脸子》(十多年前已有人根据《瓜棚柳巷》改编成电影《瓜棚女杰》)等几部力作。你们的《运河人家》,恰好是以《花街》为主框架,巧妙地揉进了《豆棚瓜架雨如丝》和《京门脸子》的部分内容,并根据内容取向、人物塑造和艺术追求的需要,重新设计人物关系,编织故事情节,创作出一部绍棠神魂依旧在、外在面貌美而新的颖异之作,集中而又有力地突出了刘绍棠大运河乡土系列小说最核心的思想:“农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创造中华民族道德的阶级”(刘绍棠:《乡土文学与民族风格》)。

二、《运河人家》以中篇小说《花街》的故事情节为主框架,但它容纳的思想内涵,却要比《花街》更为丰厚,更加沉实。《花街》所讲述的主要是长工叶三车与逃难村妇蓑嫂结为露水夫妻的爱情故事。由于中、短篇小说所特有的单纯性的限制,它未能把三、四十年代北运河农民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作更多的展示,而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却是在以叶三车与蓑妹子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线的同时,又增加了老龙蛋子剥削、欺压花街百姓,利用河姑祠蹂躏、摧残运河妇女,金枝控制百顺堂鱼肉人民等深刻揭示黑暗、腐朽、没落的时代的本质特征的社会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愈来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北运河人民的生活,便具有多种色彩、多种层面、多种角度,给人一种波澜起伏的立体感。赏观这部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心里不仅为叶三车、蓑妹子、望日莲、灯草、老虎跳几个穷苦兄弟姐妹舍己为人、多情重义的美德连连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被老龙蛋子的假慈善真凶残和金枝的阴险毒辣、奸邪刁顽激起怒不可遏的烈火。而面对“鬼婚”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习俗和望日莲投河身亡的悲惨结局,我们又不禁扼腕叹息。总之,《运河人家》赋予我们的审美享受是五味俱全的;它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生活画面是五彩斑斓的。绍棠生前曾多次大动感情地说:“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毫无疑问,14集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的诞生,对帮助绍棠实现这一终生的夙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电视连续剧《运河人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塑造得都很成功。先说叶三车和蓑妹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保持原作小说中叶三车和蓑嫂的基本性格特征和美好的心灵的基础上,改编者们又合情合理、巧妙细致地设计了他们与望日莲、连阴天的微妙关系,进而大大增强了他们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的人格光彩。

在小说《花街》中,叶三车的人格力量,是在他与蓑嫂、杨小蓑子的单线条关系中展示出来的。而在电视剧《运河人家》中,叶三车的人格力量,则是在他与望日莲、蓑妹子复杂而又纯洁的双方面关系中交相辉映地展示出来的。他为实现对师傅的许诺,挣得30石粮食,赎出陷于苦海中的望日莲,在长工的枷锁中拼死拼活地挣扎着。正是为了赎出望日莲,他才以兄长的身份对待诚心实意爱恋着他的蓑妹子。当蓑妹子被捆绑在牛车上游街示众,面临死难的紧急时刻,他便凛然出现,举身跳河,取出大红庚帖,假做蓑妹子的丈夫,保住她的生命,将一切诬言秽语全都置之度外。这是叶三车身上闪射出的第一道动人之光。与从死难中救出来的望日莲结为夫妻,在寒窑、芦苇丛中避难求生,以野菜、河鱼维系生命;望日莲陷于绝境,请求他赶紧逃走,他却坚决不允,并对她发誓:“日月星辰都长眼,我叶三车离了你望日莲,要是再长歪心眼儿,叫我……”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诚言热语!这是叶三车身上闪射出的第二道更为绚丽的耀眼之光。为了保护蓑妹子的女儿金瓜不落百顺堂当奴隶,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长途拉纤的苦路。临行前蓑妹子再次恳求他留下陪自己住一夜。然而,他非但未答应蓑妹子的恳求,而且还跪倒在伞柳树下,望着苍天哭泣:“望日莲,我出门拉纤,一去几千里,风风雨雨,多灾多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求你在天之灵,保佑他们大人孩子平平安安。我叶三车到了黄泉路上,也要找你再做夫妻。”叶三车此时的哭泣声犹如静夜中的洪钟轰鸣,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这是叶三车身上闪射出的第三道足可以划破漫漫长夜的灵光!改编者们正是通过这三道一道比一道更亮更美的光束,活脱脱地塑造出叶三车这个顶天立地的贫苦农民的俊美形象。通过改编者富有创造力的手,叶三车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比原来更为丰满,更具典型性。我们从叶三车的身上,分明也看到了柳梢青(《瓜棚柳巷》)、谷老茬子大伯(《京门脸子》)、柳罐斗(《蒲柳人家》)、刘二皇叔(《村妇》)等众多侠肝义胆、粗犷豪放的运河汉子的形象。

同样,与叶三车同生死共患难的蓑妹子形象的塑造,也清楚地显示出改编者们不凡的艺术功力。小说《花街》中蓑嫂的美好品格,主要是通过她对叶三车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叶三车之子伏天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母爱来展示的。而在电视剧《运河人家》中,蓑妹子美丽的精神世界,却有了大幅度的拓展。改编者们除保留了小说中的那些瑰丽的画面之外,还从容自如地增加了她与望日莲、税警连阴天特别关系的感人场景。按世俗偏见,蓑妹子与望日莲是情敌,但在电视剧改编者的笔下,蓑妹子却与望日莲亲如姊妹。她忍痛割舍自己对叶三车炽烈的爱,不仅把叶三车全交给了望日莲,而且还主动热情地为叶三车、望日莲操办婚事,伺候望日莲坐月子,为伏天儿做百家衣。望日莲投河自尽后,她把伏天儿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对伏天儿的爱远远超过了对亲生女儿金瓜的爱。总之,蓑妹子这个温慈重义的良家女儿,慷慨善良到忘我的程度,委实令人肃然起敬。不过,这只是蓑妹子美好心灵的一个方面。在她面对税警连阴天死死追逐和三番两次纠缠而岿然不动的行动中,我们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美好心灵里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另一个方面。这些在小说中是没有的,但具有这种品格的女性,在绍棠的另外一些小说中,却是大量的(如《碧桃》中的碧桃,《这个年月》中的唐大姐,《绿杨堤》中的水芹,《两草一心》中的春雪等)。改编者把绍棠最崇爱的儒林十二荆钗的美好品格,都集中到蓑妹子这个人物身上了。改编者们的笔是大胆的,但又是有确凿根据的,决不是像有的改编者那样,离开原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作品实际去胡编乱造。

税警连阴天及其妻子金枝两个人物,与小说《花街》中的原型相比,有了根本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改编者们使出不小的气力重新塑造出的面貌全异的人物形象。《花街》中的连阴天,是个40岁出头,阴险毒辣、欺压渔民成性的恶警官。而电视剧《运河人家》中的连阴天,却是一个身为警官但又有些开明意识的青年。他厌恶自己的家庭,不把家产看在眼里,但又寻找不到出路。他对老龙蛋子一手包办娶下的一妻二妾并无任何感情,是有道理的;他对蓑妹子的痴心追求,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那仅仅是被蓑妹子的美貌所吸引,为了满足情欲而已。而到了关键时刻,却又露出财主少爷的真面目。他是一个身居统治者阶层却又活得很累的复杂人物。

同样,小说《花街》中的狗尾巴花(即电视剧《运河人家》中的金枝),是一个比连阴天小二十几岁,“与河防局大小官员都有同床之谊,共枕之交”的浪荡女子。而在《运河人家》中,则是一个年轻漂亮但却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老板娘。她善施阴谋诡计,有极强烈的金钱欲望,竭力想当花街的霸主,将老龙蛋子取而代之。

连阴天和金枝这两个人物虽然与《花街》中的原型相比面貌皆非,但这类人物在绍棠的其它小说中也多次出现过,因此,这两个人物形象,也不是改编者杜撰出来的,而是改编者赏读了绍棠的大量作品,仔细消化、品味了许多人物形象之后,成功地再创作出来的新的艺术典型。

老龙蛋子这个决无脸谱化痕迹的大财主的形象,也是根据电视剧的全部内容精心设计的,在绍棠的其他小说里,也能找到它存在的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改编者重新设计的老龙蛋子和金枝这两个人物,大大增强了作品所反映的北运河农村五、六十年前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从而提高了作品的品位和价值。不过,改编者的手法颇为巧妙、隐蔽,没有流露出令人生厌的政治说教的蛛丝马迹。在这方面,绍棠具有很高的修养,看来,改编者向绍棠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明强同志,这里我想对伏天儿这个人物再说几句。世人皆知。刘绍棠是新中国第一个神童作家,自幼就表现出卓异的智慧和超群的嘎劲儿,特别讨父老乡亲和师长们的宠爱。这是客观的事实。绍棠天性又喜欢孩子,进入中年尤甚,因此,在不少作品中他都非常动情地描写过自己的童年生活。何满子(《蒲柳人家》)、伏天儿(《花街》)、摸鱼儿(《瓜棚柳巷》)、龙抬头(《荇水荷风》)等顽童形象,都是童年刘绍棠的化身。电视剧《运河人家》巧用《京门脸子》里的有关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伏天儿的聪颖和顽皮。这不仅为整个电视剧增加了欢快轻松的气氛和畅愉乐观的情调,而且还让我们对神童作家刘绍棠的童年生活略知一、二,感悟到运河儿女未来美好的希望。《运河人家》在北京电视台首次连播的时间,恰好是绍棠逝世一周年的前夕,剧中那个顽皮、聪明、可爱的伏天儿,引起我对绍棠无尽的思念,时不时地流下激动的泪水。仅从这一点来说,我也要向电视剧《运河人家》剧组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以《青枝绿叶》蜚声文坛的刘绍棠,青年时代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牧歌情调和恬淡的美,赢得了无数读者。进入中年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他出版和发表的小说,却增加了浓郁的传奇色彩和雄浑之情,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巧妙地合二为一,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绍棠这一时期的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电视剧《运河人家》,从总体上来看,很好地体现了绍棠新时期小说的这一风格,博得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一点也是令人称道的。

与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事业时刻心连着心的刘绍棠,对现实对未来始终怀有革命乐观主义态度,这种精神充分地体现在他一生的全部作品中。在电视剧《运河人家》中,贫苦农民的日子是十分艰难的(平时能吃上一张玉米面的打糊饼,就是最大的享受),但他们那种团结互助、生死与共的忘我精神和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向往的情怀,却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整个电视剧始终有一种健康、美好、善良的感情激流在涌动。换句话说,人间真情的温暖压倒了艰苦岁月的寒凉。《运河人家》的这一基调与绍棠作品的总格调是一致的。片头曲和主题歌也十分优美,为深化全剧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很好的烘云托月作用。我想,改编者如果对原作者的思想追求和艺术特色缺乏总体的把握,要作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五、说几句题外但又并非题外的话,即《运河人家》中叶三车、蓑妹子、灯草、老虎跳、连阴天、金枝、老龙蛋子几个主要人物的扮演者的表演都很成功,很到位。他们成熟的精湛的演技,为人物形象增添了不少明丽的光彩。特别是叶三车的扮演者濮存昕和连阴天的扮演者赵晓明两位青年演员的表演,更有分寸,更有厚度,我们应当向他们致以祝贺。

最后,我还想提点不成熟的意见。记得六十年代初,影坛曾有过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即一部成功的影片,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好的人物形象,好的镜头画面。我觉得这三好的要求,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运河人家》具备了前两好,但镜头画面还显得太小气,不够美,不够味。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在自己近700万字的作品里, 曾无数次如痴如醉地描写过大运河两岸的乡风水色。如果《运河人家》的制作者能把绍棠对大运河那一幅幅《清明上河图》式的描写,在镜头画面上充分展示出来,观众将会感到何等的惬意!

明强同志,刘绍棠是一位有风格的乡土文学大师,他的许多小说都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现在,您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可否乘胜前进,一鼓作气,再根据刘绍棠的大运河乡土小说改编二、三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作为向建国50周年的献礼?广大观众在翘首以待。

最后,再一次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请您向《运河人家》剧组的全体朋友转达我的贺意和问候!

您的朋友 郑恩波

1998年清明节于北京

标签:;  ;  ;  ;  ;  

为电视连续剧“运河人”欢呼_刘绍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