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德《青箱集剩》校注

王贵德《青箱集剩》校注

江宏[1]2001年在《王贵德《青箱集剩》校注》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生活于明、清之交的广西容县籍诗人王贵德 (公元1595-1652)及其诗作《青箱集剩》。剩者,剩余也。原《青箱集》共八卷,大多亡轶,后人辑所剩余者编成一本,收录诗作共计四百四十一首。 研究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王贵德其人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较为全面地了解和简要的阐释。二是校注《青箱集剩》中的每一首诗。它们之中的一部分虽也经前人注释过,而本文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把前人所作的注释范围拓宽,以今天的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的理解能力为标准,尽可能地将诗中的疑难解释清楚。同时,对前人注释中个别不尽恰当之处,或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有违规范之处,皆加以改注,补注,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整个这一部分,是占全文篇幅最长的、也是着力最多的部分。叁是在校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对作者的艺术风格加以探讨。运用历史唯物的观点,结合作者个人的思想、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历史作用及意义加以定位,以期达到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准确评价历史文化现象的目的。

杨骥[2]2011年在《清代广西诗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次对清代广西诗歌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七章,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清代广西诗歌的总体特点,介绍清代桂北、桂东、桂中、桂南、桂西五个区域的代表性诗人及其诗作,并分析清代广西诗歌繁荣原因。本文认为:清代广西诗歌在广西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六个特点:一、诗人、诗集众多;二、作家个体作品数量大增;叁、在全国诗坛的地位显着提升:四、省内各区域、各时期诗歌创作发展仍不平衡;五、少数民族聚居区诗人崭露头角;六、家族诗人现象明显。清代广西诗歌的代表性诗人、诗集有:桂北地区的谢良琦及其《醉白堂诗集》,朱依真及其《九芝草堂诗存》,况澄及其《西舍诗钞》,朱琦及其《怡志堂诗集》,龙启瑞及其《浣月山房诗集》,廖鼎声及其《冬荣堂集》,蒋琦龄及其《空青水碧斋诗集》;桂东地区的邓建英及其《玉照堂诗钞》,王维新及其《菉猗园初草》等,彭昱尧及其《致翼堂诗集》,苏时学及其《宝墨楼诗册》,苏煜坡及其《萃益斋诗集》,封祝唐及其《味腴轩诗稿》;桂中地区的杨廷理及其《知还书屋诗钞》,郑献甫及其《补学轩诗集》,王拯及其《龙壁山房诗集》,韦绣孟及其《茹芝山房吟草》;桂南地区的冯敏昌及其《小罗浮草堂诗集》,黎申产及其《菜根草堂吟稿》,蒙泉镜及其《亦嚣轩诗稿》,黄君钜及其《丹崖诗钞》,等等。这些诗人的诗作,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清代广西诗歌之所以能有前所未有的繁荣,其原因主要有: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教育事业更上层楼;二、科举之推动;叁、时代因素;四、明代广西文学之基础;五、外省旅桂文人之积极影响与推动;六、家族诗人团体之带动。

参考文献:

[1]. 王贵德《青箱集剩》校注[D]. 江宏. 广西大学. 2001

[2]. 清代广西诗歌研究[D]. 杨骥. 暨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王贵德《青箱集剩》校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