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乃得精论文_陈静

有“理”乃得精论文_陈静

摘要: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不但取决于教师对文本透彻的解读,更取决于高度清晰的科学的艺术化的授课思路。所以,当我们熟悉了文本、吃透了文本、掌握了文本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文本信息中修出一条能够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高速公路,让所有的信息条理化,板块化,主题化,让你迅速地找到教学这一篇文章最佳的突破口。那么解决教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就会成为一条艺术化的过程,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样的思路就好?怎样的安排科学?怎样的表达有效?怎样的活动务实?这些都需要在备课中常思,深思,凝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授课思路

首先,理逻辑。语文课有好多种类型,但是从阅读感受来看无外乎有三种,一种是以情动人,这一类别的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教师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入手都会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受;另一种是以理服人,这一类文章思路严谨,表达简洁,哲理丰富,深入浅出,教师一定要选好一个突破口,触类旁通,机智表现;当然,都还有一些文章是入情入理的美文,让你感觉到文章的一种哲思,领略文章的气势,洞悉作者的睿智,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

如教学郑振铎的《猫》,可以引导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抓住文中“我的良心受伤了”一句,让学生讨论“良心在文章里你觉得包含哪些内容?”这一问题。或让学生思考文中“妄下断语”的表现和“妄”字背后深刻含义。这些都可以从文本出发,理清楚逻辑思路,训练学生抓关键句进行思维的能力。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其次,重取舍。没有取舍的课堂是冗杂的,也是沉重的,如果顺利还行,一旦不顺利就会变得很糟,让你好像承受了重大的打击一般,久久不能释怀。为了避免此类教学事件的发生,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取舍,学会忍痛割爱,学会以点带面,学会以少胜多。俗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讲的就是舍弃中的哲理。如指导学生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按照传统教材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复杂,学生也会从不同的诗句和理解的背景资料零散地想当然地归纳出多种情感。当然对主题的理解多元的,颇有争议,这里不赘述。但是我们如果大胆取舍,把教学目标确定的单一一些,教学就会很清晰了。抓“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就可很清晰地把握课堂教学流程了。诗人得意了吗?诗人得什么意呢?诗中怎么表现这种得意呢?整堂课由“得意”的内涵和“尽欢”的表现展开。

第三,靓价值。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特别关注,因为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会给学生带来希望,会让学生扬起梦想的风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鲁迅先生的《风筝》故事曲折感人,语言也别具特色,但是它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要学会自省,特别是能够认识自身存在的固执和偏见,做到了这一点,《风筝》的力量就是巨无霸,会让我们自己前进一大步。

第四,凸亮点。这里所说的亮点是指备课细节上的亮点,能让自己发挥特长的亮点,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亮点,这种亮点与自己的爱好切近,与自己的长项接连,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就一定能讲出神韵,自己熟悉的东西就一定能感动孩子。如美读,或咬文嚼字,或锤炼修辞等,带着孩子在语文课堂上玩味语文,以语言为核心,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五,引情趣。没有情趣的语文课注定缺少精彩的浪花,无滋无味;没有情趣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古板严肃,寒气逼人。许多语文老师提出“玩语文”,我觉得别具特色,孔庆东先生曾经说“有趣者,事竟成”。其实,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情有趣是高效率做好一切事情的不二法门。如何让一节普通的语文教学变得有情趣呢?从教师层面来说,要表达趣味化,幽默化,生动化,哲理化,内容上要科学化,梯度化,多样化,灵活化;从学生层面来说,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多总结,多表现,还要让学生多实践,多联想,多合作等。

没有扎扎实实地备课过程,哪会有得心应手的课堂发挥?不能对课堂内容烂熟于心,又怎能在课堂上烂熟于口?事实上,课要上得精,思路就要清。当我们把每一节课的内容及信息通过精心的整理和合理的分析,找到了那一条赏心悦目、轻松快捷的教学途径时,你就会和学生一起享受到课堂的成功了。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有“理”乃得精论文_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