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溯源头,“以学定教”引活水论文_杨宜群 高德全 聂萍

“以生为本”溯源头,“以学定教”引活水论文_杨宜群 高德全 聂萍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二中 441206

摘 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教学相长的体现。“关注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它“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只是记牢了知识,而未能从根本上学握知识,运用知识。如何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是教师要从“关注教”变为“关注学”。

关键词: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学案引导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教学相长的体现。“关注教”是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表现,它“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只是记牢了知识,而未能从根本上学握知识,运用知识。如何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是教师要从“关注教”变为“关注学”。

一、“以学定教”使学生不再是“挨鞭抽的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所以,人们认为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

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学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操作材料,学生就是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预习的成果和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去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学案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解决疑问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给予学生预习、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知道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测旧知,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他们课下一定会下功夫,为课上的应用作了很好的准备,这种方式也无形中督促着学生的自学。

2.题目的选择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有思考价值。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在题目的选择和编制上花大力气,做到精心而大胆,有利于学生思考并促进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布置学习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一部分学困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积极引导,那教师就可以通过“质疑”这种方式来促进这部分同学思考,这样我们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以学定教”使教师变成“伯乐型导演”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要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不懂“以学定教”学案的设计、不能选择编制恰当题目、找不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不会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抓不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没有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等等,都会制约和阻碍一位好的导演型教师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1.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只是帮助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承担者。因此,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方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英语堪称为时代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加密切。学生只有把学习英语的目的与自己生活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三、“以学定教”变课堂为“互动型表演平台”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使数学课一般采用“一学一教,当堂完成作业”的教法,即在老师导入、板题,揭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问题,理解、记住公式、定理和基本概念,并能模仿例题做题;教师通过练习、板演来检测,再针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正、讨论,学生都不懂的,老师讲解、评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所有的疑难都解决在课堂上,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模式中,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无疑是关键。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从时间分配上确保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为只讲学生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在自我尝试、独立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作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起来了。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陈向明著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论文作者:杨宜群 高德全 聂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  ;  ;  ;  ;  ;  ;  ;  

“以生为本”溯源头,“以学定教”引活水论文_杨宜群 高德全 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