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贵在激之以“欲”论文_侯俊芝

“少教多学”贵在激之以“欲”论文_侯俊芝

侯俊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 835214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原本是指与其给他人鱼肉,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技巧。一条鱼只能解一时之饿,却不能解长久之饥;若要永远有鱼吃,那就得学会捕鱼的方法。这句话所蕴含的教育哲理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教书之人。但是经历了多少年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在“少学多教”的教改研究探讨之中,我们逐渐发现,再好的“鱼”和“渔”,大多数学生兴趣都不大,课堂往往是几个优等生的表演舞台,大多数学生只是看表演的观众,一切的“鱼”和“渔”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个“欲”就是求知的渴望,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呢?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有独特的、运筹帷幄的捕鱼方法。

一、顺势而导,不教而教

中央电视台进行社会大调查:“你幸福吗?”我们扪心自问:“我快乐吗?我有没有感觉到教学的快乐?”叶圣陶说“教任何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不用教。”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有些东西本来就教不会,而是需要学生自我习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贯彻“少教多学”原则的过程中,老师能否因势而导,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快地悟得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聪明的自己隐藏起来,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充分相信学生,把“球”抛给学生,假装糊涂,用以造就强势的学生,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智慧、特征鲜明的生本课堂。其实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问题的答案本就众说纷纭,不止一个。我们平时借以自诩的“标准答案”,又何曾绝对标准过呢?所以我就只做到:煽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导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分析所持有的问题——赞扬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触动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质疑、答辩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教学《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的;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我不作任何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一评。我听了他们的评论后,点拨道: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呢?小露珠要走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这时候,我才对他们自我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在他们“沾沾自喜”中,我话锋一转,问道:小露珠明天真的还会来吗?她会怎样来呢?这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呢?沉默了一会儿,有小手举起来:小露珠变成水蒸气,飘向天空,她还会碰到什么呢?……这样的课堂,充分说明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少教多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二、花样作业,寓做于乐

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每天都能听到教师们这样的声音:“这些学生又没有完成作业!”“唉,这几个学生,作业那么少也没有做完!”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做的欲望。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设计练习、布置作业,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动情,满怀欲望、充满情趣地去做;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挖掘潜能,体验成功的快感,创造性地去做。我通过实践,还是有些成效的。

1.读写结合

选入教材的多半是名家名著,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通过作业指导让学生阅读作家的其它作品,通过接触不同作品的写作风格,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为他们以后能“读书破万卷”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设计仿写作业,对他们的理解、鉴赏、创新能力都有一定提高,为他们以后能“下笔如有神”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如学习了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我则让们读《繁星》、《海上日出》。经过观察、分析,学生有了真情实感,接着进行仿写。学生有了读、看、想的基础,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造情景

要通过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孩子们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如:教了《爷爷和小树》、《借生日》、《自选商场》等课文后,我就把它们一一编写成形式各异的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根据剧本准备道具,我只是稍作指导。孩子们准备了胡子、小树、生日蜡烛、商场里的各种商品,一应俱全,排练得认真、积极,兴趣十分高涨,他们还配上了《生日歌》、《小白杨》等歌曲。经过这样的训练,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总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个性、富有创新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求知、具有了合作的意识,达到了寓做于乐、少教多学的目的。因此,“少较多学”原则的贯彻执行在于:“授之以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激之以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少较多学”不但要授之以“渔”,更要激之以“欲”。

论文作者:侯俊芝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少教多学”贵在激之以“欲”论文_侯俊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