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好经典诗文论文_魏桂华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好经典诗文论文_魏桂华

四川省绵阳市安昌路小学 621000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近年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这一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好经典诗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诵读产生热爱。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本身的美,这美的呈现可以通过老师优美的范读来实现,教师声情并茂地将学生要诵读的内容完整地诵读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诵读和演唱、舞蹈一样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同时也就激发了孩子们诵读的热情。

二、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

学生诵读技巧的指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准备技巧。就是在朗诵作品之前,我们要启发学生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研读作品,披文入情,把握基调,内明于心、外达于人,挖掘作品的内在语,整体品味,全篇试读、揣摩节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未发声前先有情”。

二是表达技巧。朗读的语言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语调上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语速等,这里具体说说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的转换规律。

停连中的停指停顿、中止,连指连续、延续,停和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它不仅是朗读者、听众心理及生理上的自然要求,也是语义表达的重要手段。常用停连技巧有:(1)扬停强收(雄壮、自豪、坚定):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2)落停缓收(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停后徐连(细腻感情、赞美祝福):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4)停后紧连(紧张情势、急遽变化):转瞬之间,你就能听到春雷轰鸣般隆隆的潮声,接着高头大浪,/滚滚而来,/水声隆隆而地动,/巨浪滔滔而掀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直连(有标点但内容连接紧密,不用换气,顿号最典型):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6)曲连(短句间的逗号,前一个词语的尾音与后一个词语的开头有间隙,但不换气):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也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在朗读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重音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1)加强音量和气势;(2)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3)变换音色;(4)重音轻读。通常表现敬重、激愤、刚强、喜悦、惊慌、狂怒等情感,可用重音重读;表现慈爱、怀念、温柔、体贴、缠绵、幸福等情感,可用重音轻读。当然一切都是相对的,不可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语气是指口语中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它能表现出说话者和朗读者的感情色彩。

语气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可以分为四种:(1)平直调:表现庄重、严肃,用于一般陈述时,语气大都平直舒缓。(2)高升调:表示号召、鼓动、设问、反问、呼唤,一般用于心情激动时,语气大都由低到高,句尾语势上升。(3)降抑调:表示肯定、坚信、赞叹、祝愿、心情沉重时一般用降抑调,语气大都由高到低,句尾语势渐降。(4)曲折调:表示讽刺、怀疑、双关等语气。曲折调有时先升后降,有时先降再升,呈波浪形。

节奏:语言的节奏就是指语音的徐疾、高低、长短、抑扬、轻重、虚实及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回环交替往复的声音组合形式。

诗歌朗诵前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内容,才能确立朗诵的基调。

1.诵出节奏美。第一,诵好诗的音步。所谓音步,即是诗句中的语音停顿单位,一般是一个实词或一个词组为一个音步。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第二,诵出诗的韵脚:诗歌多是押韵的,朗读时要将韵脚的音节稍稍拖长,读得响亮、清新、平仄分明,这样听起来会更和谐优美,委婉动听,从而显示出诗歌的音乐美。

2.诵出诗歌的韵律美。读诗如品茶,都强调“出味”。古诗之味,在于韵律。即语调的腾挪跌宕、声音的强弱粗细、节奏的快慢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注意语调的平、升、降、曲。

3.诵出意境美。诗以感情的鲜活、激情的炽热见长,但诗的抒情主要是通过创造意境来完成的。朗读者只有深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诗人的情思,借助联想与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在心底与诗人产生共鸣,与诗人一起吟咏,才能使诗歌意境全出。

三、养成经常诵读的习惯

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的诵读视频和学生一起欣赏体味感悟,交流感受,然后在班上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更多的诵读实践中去感受经典诗文的优美,从而主动地去吟诵经典,传承经典,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论文作者:魏桂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好经典诗文论文_魏桂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