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论文_侯凌云

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论文_侯凌云

邢台市水利工程处 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超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破坏以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加强超采区的治理已经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赋存条件;含水层

1前言

在过去的50年中,由于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不均匀性以及随着河水径流量的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增加,北方地区在农业灌溉水资源和灌溉原理上应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北方平原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灌溉地区,当前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农业灌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由于水资源供求关系的极度不平衡,使得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作为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仅影响水循环,而且能够影响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应该设置在合理范围内,需要一个限度指标,

当开采量超过允许值时,就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环境、社会问题,包括含水层排水、地面沉降、喀斯特坍塌、水质恶化、海水入侵(沿海地区)等。在河北省有超过91%的地区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在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已经产生了含水层缺失、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文地质灾害。

2某市的基本情况

某市水资源总量、人均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均为河北省最低值。耕地水资源量为1170.9m3/hm2,是河北省平均值的36.9%,远低于农灌需水量。全市近3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农业用水量14.2亿m3,其中8亿~10亿m3均靠超采深层地下水维持,占总用水量的46%~57%,地下水超采量约占河北省超采量的25%。

3地下水资源现状

某市自产水资源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长期依赖深层地下水开采。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市开始大规模开发深层地下水,经40多年的开采,全市可利用的深层淡水水位已由1968年初的2.94m下降到2013年

底的119.53m。目前,“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位于某市,在东南方向和山东德州漏斗已经彼此嵌套,在河北东部平原上和邢台巨新、廊坊、沧州、天津等多个地下水漏斗连成一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水位最深的区域性复合型深层地下水漏斗群。

4综合治理措施

农业灌溉用水是某市乃至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形成并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在农业灌溉中,冬小麦灌溉用水量最大,其次是夏玉米、蔬菜和一部分耗水型水果。因此,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点是农业灌溉用水。

4.1种植结构调整

目前,某市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一般年份,冬小麦需浇水3

~4次,夏玉米需浇水1~2次。若只种植1季夏玉米,至少可节省水资源2700m3/hm2,节水潜力巨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适当减少严重依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用1季休耕、1季自然种植的模式替代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即冬季休耕冬小麦,夏季种植夏玉米、大豆、谷子等作物,充分利用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地下水开采。

4.2农艺节水

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选择蓄水能力好的麦田,推广节水抗旱冬小麦品种,配套推行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推迟春季第1次浇水时间,力争小麦生育期内减少1~2次浇水,至少节约水资源600m3/hm2。

4.3灌溉节水

全面推广防渗渠道、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方式和喷灌、滴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量。同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墒情、农作物需水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溉,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条件。蔬菜种植区可采用政府投资、以奖代补方式,大力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技术,减少蔬菜灌溉用水。

4.4政策节水

在井灌区、渠灌区可按照计量设施等办法,使电价成为水价的组成部分,以水权额度为基数,实行用水刷卡,形成节奖超罚的用水机制。合理制定地表水、浅井水、深井水的灌溉价格,使农业水价改革落地。在渠灌区,充分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能用地表水灌溉的区域要对深井进行封填处理。

5治理效果

某市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以来,种植结构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逐渐被1季休耕、1季自然种植的模式代替。新模式累计实施面积超过10.47万hm2,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逾23.2万hm2。2014年以来,某市未再增加农用机井,并关停农用机井5167眼。新种植模式实施期间地表水灌区深机井基本全部停用。井灌区、渠灌区节水灌溉率分别达到83%、50%,分别提高3个、10个百分点。据河北省水文局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12月,某市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4.47m,较2015年12月回升了3.55m;漏斗中心区的景县留智庙镇八里庄一带深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达98.46m,较2014年最大埋深回升了21.54m,治理效果显著。

6对超采区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过度地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易引起很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也会对深层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某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刻不容缓。针对超采区的治理和防止在以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使用时出现超采现象,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6.1对已有的超采区内的井停止开采

对超采区周边的开采井进行详细调查,限定开采量和开采深度,以利于超采区的水位逐步回升。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的地下水开采井进行全面普查,掌握每眼井的开采深度、每年开采量等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尤其是要规范机井的管理,要摸清底数,按照工业、生活、农业、特业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机井管理档案。

6.2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力度

要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还要掌握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在某市已有的198眼地下水井中,最长的观测间隔时间为5d,通过已有的观测数据可以很好地掌握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其中,有63眼水质监测井,近2年由以往的每年取1次水样进行水质化验,改为1年取2次水样进行水质化验,以更好地掌握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为是否出现超采及超采区的超采程度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6.3严格取水许可管理

对直接从地下取水并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以此作为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的必备依据,严格把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质量关、取水许可审批关。

6.4严格开展用水管理

按照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制订年度用水量分配方案,完善计划用水管理,分解计划用水指标。加强对地下水取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定期检查取水户的用水情况,监督考核计划用水的执行情况。

6.5加强停用井管理

通过机井普查登记,对废弃的、改接自来水的以及部分企业搬迁改造停用的取水井,进行查封登记,作为应急备用水源进行管理。

6.6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取水行为

对未经批准擅自打井的违法取水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盗采地下水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光辉,费宇红,田言亮,王茜,严明疆.暴雨洪水对地下水超采缓解特征与资源增量[J].水利学报,2015,46(05):594-601.

[2]杨国强,孟婧莹,苏小四,郭金淼.地下水超采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J].节水灌溉,2012(08):34-38.

[3]王政友.山西省地下水超采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水利,2011(11):28-30.

[4]石建省,王昭,张兆吉,费宇红,李亚松,张凤娥,陈京生,钱永.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程度计算与分析[J].地学前缘,2010,17(06):215-220.

论文作者:侯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论文_侯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