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军民支援渡江战役论文

泰州军民支援渡江战役

□尹愚夫

修桥筑路备船,全力支持大军渡江

1949年2月下旬,淮海战役短暂休整后的第三野战军主力陆续南下,3月中旬到达苏中地区,进入渡江准备位置。2月22日,总前委决定:“粟裕率第三野战军指挥机关进至苏中泰州以南地区,指挥东集团作战。”4月1日,粟裕率三野指挥机关南下,于5日抵达泰州以南的白马庙。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当晚,解放军中集团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2日,粟裕与张震联名发电致中共中央军委、总前委,报告:“东集团29、28、23等三军全部,31军一部,20军两个师,已于江阴东西张黄港、扬中段过江。10兵团指挥亦已过江。”由此可见,渡江战役中,东集团有5个军(20、23、28、29、31军)在泰州地区集结和出发,泰州地区是解放军东集团军的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第一次系统提出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为浙江量身打造了引领发展的“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浙江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区人民的支前运动。淮海战役胜利后,渡江支前的帷幕就拉开了。泰州地区军民在本地区还没有全部获得解放的形势下,迅速投入到火热的渡江战役的支前运动中。

建立后勤补给基地。渡江战役发起前,泰州沿江的部分地区还被国民党军控制。解放大军要实施渡江战役必须首先拔除国民党军盘踞的沿江桥头堡垒,开辟突破江防道路。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命令华中一分区负责组建华东警备6旅,参加渡江作战。由泰州地区地方武装上升的华东警备6旅部队实施了清除江北敌占据点的作战。4月8日,华东警备6旅16团在23军炮兵的配合下,强攻泰兴县龙窝口,激战两天,攻占龙窝口。4月15日夜,警备6旅17团1个营及炮连,激战4小时,攻占平安洲。4月17日,警备6旅16团配合20军60师1个团,激战18小时,于18日攻克永安洲。4月19日,警备6旅18团在旅直山炮营和20军6个炮兵连的配合下,激战4小时,攻克北沙岛。从此,我地方武装即控制住沿江港口和据点,作为解放军南渡长江出发地和后勤补给基地。

大力开展筹粮运动。财粮供应是支前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保证渡江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期间,正是春荒严重之时,泰州地区人民克服了严重的春荒,连续四次进行了“扩、借、献”的筹粮运动,筹集大批的粮食、柴草和种种副食品,保证了渡江大军和支前民工的粮食供给。1948年底,上级要求华中一分区预借21.2万担粮,至1949年1月底,完成借粮21.6万担。泰兴县在3月2日至4月21日的51天时间内,抽调干部460人,设立了36个粮站、两个仓库(泰兴、姜堰),向从泰兴路过的23军、28军及担运团、船运团、解训团、后方医院及出征干部提供了所需的粮食2623万多斤,柴草1618万多斤。泰州泰来面粉厂日生产面粉12万斤,相当于120家磨坊10天的产量;46家米厂日产机米55万斤,相当于173家砻坊5天的产量。做到部队前进到哪里,粮草供应到哪里。

筹集船只运送大军渡江。国民党军在败退南逃时,将沿江一带的大小船只或沉没或拉到长江南岸封存。泰州当地干群群策群力化解难题:泰县组织了600多条船只,还打造装坦克的“胖肚子”船100多条。兴化县动用了7427条船只,泰兴动用了450条船只,靖江县筹集了载重5000公斤以上的木帆船150只,载重5000公斤以下的木帆船65只。各地在筹集船只的同时,积极招募船工,靖江县挑选了水手500多名。船工们针对解放军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的特点,主动帮助部队进行渡江训练。老百姓还想出了用猪膀胱充气后绑在腰部当救生圈,用芦柴扎成三角形的救生圈,用竹子、木板、葫芦等制作“担架船”,用木材扎成木排,装上汽车引擎,垒起棉花胎,架上轻重武器等土办法制作工具或武器。1949年4月21日晚9时,解放军东集团渡江开始,上万只大小木船满载着解放军战士从泰州地区的多个港口出发,帆影重叠,炮火闪闪,乘风破浪,直取南岸。以后的半个多月时间内,向江南运送部队和机关后勤人员近40万人,胜利地完成了渡江支前的光荣任务。

积极开展大参军运动。1948年冬,上级部署大参军运动。11月22日,泰兴县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动员部署参军运动。与会的150多人有100多人报名参军。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县掀起了参军热潮,报名接受挑选的有2841人,最后批准1270人去华东野战军、397人去军分区、81人补充县团警卫连。靖江县有2315人报名参军,其中党员474人,区干11人、乡干118人、村干70人。泰县有1000余名青年报名入伍,参加主力部队。

千方百计修路架线。泰州是南线坚持决死苦斗的地区,公路桥梁毁坏严重。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泰州人民迅速投入到抢修公路、疏浚河道、维修桥梁的运动中。泰州城区人民修复了海泰、泰黄公路及30公里环城路,造桥19座,修桥3座,筑坝19条。三野司令部移驻白马庙,要求3天内修筑15公里长的“泰州—白马庙、白马庙—江边”的公路。泰州市市长亲自指挥施工,广大干群一齐上阵,冒雨施工,提前半天完成任务。为了保证华野特纵炮兵按时进驻过船港江边阵地,泰兴人民仅用10个小时,修路6公里,保证了部队的开进。3月下旬,泰兴和泰县动员3万多名民工,其中泰兴2万民工中有妇女2000人,经过9天的突击奋战,疏通了姜黄河蒋垛至黄桥15公里长的淤塞河段,保证了军事运输的需要。时值春寒料峭,虽天气寒冷,民工们冒着大雪,脱掉鞋袜,赤脚站在冰冻的水里挖泥。有的甚至晚上点着火把,脱掉棉衣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挖河泥。泰兴架设了泰州—泰兴—黄桥65公里的电话线。靖江县共修筑公路352公里,建造桥梁90座,涵洞110个,架电话线50多公里,竖立电线杆3000余根。

过电压检测装置利用测量电极上过电压产生的电场分量对过电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通过试验来确定测量电极输入电压与检测电路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10-11]。为此对该检测装置分别做工频过电压传输试验、冲击波过电压传输试验和频率特性试验,以确定在各种激励条件下检测装置的传输特性和输入、输出对应关系。

秀容川抄起一把米,摊在锅台上,双目瞳孔迸出金色光芒来,刹那间,瞳孔便如赤金一般,灿烂、神秘,华美、诡异,他一只眼睛注视傀儡和老砍头,一只眼睛扫视锅台上的米,一眨眼,米就看完了,秀容川见没发现什么,将米粒扫落,又从锅里抄起一把米。

组织民工随军出征。渡江支前中,靖江县委组织了由6288名民工组成的民工团,携500副担架,377辆小车,1762副挑子随军南下,支援解放杭州和上海的战斗,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随军南下支前的任务。兴化参加支前民工达3.721万人,泰县组织了4期常备民工,计8623人。泰州出动支前民工2万多人。泰州地区的人民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的激励下,不怕流血流汗,克服重重困难,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奋勇向前,许多民工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70年前,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完全达到了“要人给人、要船给船、要粮给粮”的要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没有变,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没有变,“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建设和争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指南。

(编辑 陶丽)

标签:;  ;  ;  ;  ;  ;  ;  ;  

泰州军民支援渡江战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