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论文_王志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论文_王志艳

王志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 830000

我从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每年都会听很多语文课,校内研讨课、市级大赛课,当然也包括今年的新赛式——微课大赛。我见证了课改的春风给语文教师带来的诸多变化,感受到授课老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加到位,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稔,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新颖独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更是行云流水、丝丝入扣。然而无论是大赛课还是平常的语文课,总会出现老师“言之凿凿如滔滔江水”,学生“听者邈邈似貌合神离”的不良现象。此类现象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符,更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去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呢?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普遍存在两大弊端,即繁琐与枯燥,这让语文课堂逊色不少。如何规范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主张教师应修正并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做到授课语言“简化”与“诗化”齐飞,营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文课堂。

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反观并分析了自己和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终于有一种“云开雾散红日升”之感。总结发现语文教师教学用语中存在着两大弊端——繁琐与枯燥,它们是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症结所在

1.语言繁琐,拖泥带水,提问不精练,修饰语多。记得有一次,我准备上校级公开课《记承天寺夜游》。写景部分我预设的问题是:“在庭院中,苏轼都赏到了哪些美景?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优美的意境,这个夜晚有什么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夜景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在班里试讲时,问题一抛出,学生半天沉默不语,导致这个环节延误了时间。后来经过探讨与反思,我发现这样的提问拖泥带水,修饰语过多,导致学生对问题不甚明了,一时反应不过来,自然一时答不出来。

2.语言枯燥,缺乏诗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堂课都能在评价语、过渡语、结语及讲解中运用名言、诗词等精美诗化语言的老师并不多,大部分语文教师上课大白话多,授课语言平淡凡俗、含金量低。这样枯燥、缺乏感染力的语言,既不能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又不能激发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正如李渔在《闲情偶记戒浮泛》中所道:“然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将日粗俗。”

二、简化——还语文教学清新的课堂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提问简明。巧用修饰语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渲染气氛,但多用、滥用就适得其反了。尤其是教师在提问时,问题中不宜加过多的修饰语,问题要简明扼要,让学生一听了然。就像上面我举的例子,问题中修饰语太多了,结果学生记不住老师在问什么。后来经过仔细考虑,我去掉了过多的修饰语,直接改为:“在庭院中,苏轼都赏到了哪些景物?这个夜晚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问题一下变得简单多了,容易记忆。当我第二次试讲时,简化后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能立即做答,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删繁就简句句精——不重复学生语言。平常的语文课或是大赛课,很多老师会习惯性地,或者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评价语,就会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来弥补一下。我认为语文教师不要随意重复学生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做:假如发言的学生说得很轻,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重复一遍;假如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有必要重复一遍,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供其他同学学习,我还是建议教师不重复,而让学生本人重复,亦或让其他学生重复,这种形式既提醒了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能让转述的学生习得精彩语言;若教师一时想不起评价语,我的建议是,宁可不评价,也不做无用功,可以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不重复学生回答,可以节约时间,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诗化——还语文教学灵动的课堂

1.饱读诗书,丰富储备。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在课堂上也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就必须“腹有经纶”,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方能运用自如。我们总是以名师的课堂语言作为我们学习的范例,何也?正因为他们的语言充满了诗意:激动处激情飞扬,愤慨处扼腕长叹,悲怆处潸然泪下。殊不知,名师的课堂语言之所以如此经典,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2.提高意识,精心设计。余映潮老师在讲《律诗二首》时精心设计示范语:“我现在做一个示范,我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说读:‘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学生们的灵感顿时受到启发,一花引来万花开,诗情画意迅速在教室里荡漾开来。可见教师课堂用语若涌动着诗意,就能给孩子们好的语言示范,能引得“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孩子们带进美妙的课堂。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须精心设计。

总而言之,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师生间交流、对学生产生重要作用的工具。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让繁琐的语言变得简洁,让枯燥的语言充满诗意,还课堂语言准确清新的风格,还语文教学诗意灵动的课堂,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让我们用精练的语言传授知识,用诗意的语言影响学生,让课堂语言“简化”与“诗化”齐飞,营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王志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论文_王志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