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林敬富

腹部带蒂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林敬富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足外科 516211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其在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手外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进行手外伤修复,观察患者手术后手外伤的改善和恢复状况,记录患者手外伤处皮瓣的成活率。结果:66例手外伤患者断蒂时间为手术后一个月,断蒂之后皮瓣全部成活的患者有65例,手术成功率为98.48%,有一例患者出现断蒂后出现皮瓣周边坏死现象,在经过后期换药处理后自行愈合,皮瓣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疗效明显,患者经过修复手术后手外伤处皮瓣成活率较高,有效避免了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创伤外科多发常见病症,临床手外伤病情多样,手外伤类型包括手腕损伤、手指损伤和手背损伤等多种类型,一般会出现肌腱外露和骨外露的情况,采用皮瓣修复术进行手术修复治疗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式,移植皮瓣一般选择腹部带蒂组织。腹部带蒂皮瓣与患者手外伤处的组织联合为一体一般需要20天到一个月的时间,长时间的单一被动体位不仅为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也为术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手外伤患者皮瓣的成活与手患处的康复与术后护理的科学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手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皮瓣成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主要研究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护理方式和应用价值,希望可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修复手外伤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有效借鉴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手外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进行手外伤修复。66例手外伤患者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在17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8±12.35)岁。66例手外伤患者手指损伤40例,手背损伤17例,手腕损伤9例;手外伤原因为交通事故损伤患者31例,烧伤烫伤患者18例,利器损伤患者10例,其他原因患者7例。患者手外伤病情程度不一,

1.2治疗方法

v首先对患手的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出现骨骼、肌腱和关节囊损伤的患者应当先进行骨骼、肌腱和关节囊的修复。检查患手处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程度,对其面积进行精确测量,麻醉起效后根据测量好的尺寸与厚度在腹部进行皮瓣设计,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2],由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根据缺损部位修剪皮下组织,位于指背者则修剪至可看到真皮下血管网,位于指腹者则皮下组织稍多,蒂部皮下组织尽量多保留。为了减少术后创面渗液,应用于皮肤脱套伤时,腹壁皮瓣的蒂部可缝成管状。皮瓣面积最大18cm ×10cm,最小6cm ×3cm。术后用医用胶布固定患者患肢,确保皮瓣无折叠,蒂部无扭转或张力,并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处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手术前后护理方式

1.3.1术前护理

手外伤对手的外观和基本生理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接收手外伤治疗的患者多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当面对手外伤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引发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措施,向患者讲解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治疗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解除负性情绪[3],促进配合治疗。术前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X射线片、心电图等。对患手处进行清洁处理,杀菌消毒预防感染。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及手术室环境[4]。

1.3.2术后护理

患者由手术室转移至病房时,采用平托法搬运,防止因牵引力过大导致皮瓣断裂。术后三天之内,保持对患者伤口和皮瓣血液循环状况的观察监测,另外还包括移植皮瓣的温度、颜色以及肿胀度等其他指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异常时应及时处理。进行定期的清洁杀菌处理,预防伤口感染,必要时采用抗生素[5]。术后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在病床上去坐卧位或卧位,减小各种动作幅度,避免伤口受外力作用出现出血或渗液。患者康复期间提供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体抗力。在患者手术后6个小时即可开始功能锻炼,主要进行手部和臂部的肌肉活动以及肩肘关节的按摩,促进患手处血液循环并减轻肿胀程度,提高康复效率[6]。

2结果

66例手外伤患者断蒂时间为手术后一个月,断蒂之后皮瓣全部成活的患者有65例,手术成功率为98.48%,有一例患者出现断蒂后出现皮瓣周边坏死现象,在经过后期换药处理后自行愈合,皮瓣未出现感染现象。术后对患者进行5个月至12个月时间的随访,患者患手处移植皮瓣的颜色基本接近手部位的皮肤颜色,接口愈合状况良好,皮肤弹性较好,未出现挛缩与色素沉着现象,患手外形基本恢复正常,关节肌腱屈伸功能有较大程度恢复,基本可以应付一些生活总简单的活动,患手处感觉功能恢复较为缓慢,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

3讨论

科学优质的护理是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对皮瓣血液循环进行严格观察,做好各项生活基础护理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可有效保证患者的康复[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疗效明显,患者经过修复手术后手外伤处皮瓣成活率较高,有效避免了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吉平,王保全,黄家祥,李钊,武海发,张海永.岛状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与对比[J].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1,11,01.

[2]陈海波.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8):44-45.

[3]刘伟信,陈朝阳,陈慧兰.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医学检验,2012,02,05:122.

[4]刘子琦,李金荣,陈芳.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35-336.

[5]曾燕惠,王秀美,林月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10,19.

[6]刘播.带蒂皮瓣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论著,2014,12(21):31-32.

[7]张苏,印砚.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54-55.

论文作者:林敬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  ;  ;  ;  ;  ;  ;  ;  

腹部带蒂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林敬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