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成熟甜进心头论文

枇杷成熟甜进心头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石含开

丰收季果农满载而归。(刘刀 / 摄)

6月3日,记者在台江县革一镇看到,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正等着人们前去尝鲜。

“来,从这边走去摘枇杷。”一下车,冷溪村种植大户邰仰降迎了上来。在绵延数里的枇杷基地里,枇杷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枇杷果缀满枝头,果香扑鼻,在绿叶的衬托下橙黄如金、煞是诱人。

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自身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提升了服务质量.而养老设施是养老服务有效传递的重要场所和物质载体,也是养老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因此,该研究为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提供相应的设施载体和平台,为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此外,社区养老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实践中需要从规划到空间布局模式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医养结合模式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及潜力,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以形成成熟而完整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

“每天早上就来摘,一天能摘得500斤左右。现在共卖出去7000多斤了,赚到了5万多块钱。”邰仰降笑道,按当前市价每斤8元,她家的枇杷能带来10万余元的收入。

近年,江苏省加大防汛决策指挥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成了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应用系统为核心的防汛指挥系统。

江边村的果农杨艳萍种植枇杷有四五年,日前家里的10多亩枇杷长势良好,她家的枇杷个大味甜,最高时能卖上20元一斤的好价钱。

信息流原理可谓是职务犯罪调查信息化的理论模型,信息流原理的信息学意义是指在实践和空间中,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一组信息。信息流的传输具有双向性,信息在由信息源流向信宿的同时,也可以由信宿反作用于信息源,如改变其数量、内容、方式,[3]信息流原理与职务犯罪调查原理基本相同。

说到革一镇的枇杷发展之路,要追溯到10多年前,当时镇里各村都有稀稀拉拉地种植,没形成连片的产业。直到2015年,镇里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在该镇发展精品水果扶贫项目,枇杷产业就在此形成规模、扎根壮大。如今,大户带小户、家家种枇杷,全镇种植枇杷已达6500余亩,每年产量能达100万公斤,种植户户均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名镇,枇杷也成为了该镇的支柱产业。

“以前我们都挑到城里卖还很难销出去,哪像现在有了交易市场,坐在家门口就能卖钱。”在镇上的交易市场,新江村种植户邰昌怀打开了话匣子,得到政府牵线搭台,革一镇不仅种植了大片枇杷,还建了交易市场,革一的枇杷也已名声在外,每天来这里收购枇杷的客商也越来越多。

“今年这个味道很好吃,很喜欢,甜甜的,准备多进点去卖。”从剑河县赶来的李女士忍不住剥了几颗枇杷尝起鲜来。革一的枇杷让她一尝倾心,成了她每年前来采购、批发销售和馈赠亲友的上好之选。

“从5月10日开始卖到现在卖了千把斤,赚到了七八千块钱。”杨艳萍边说边采,一只手拿着木棒勾拉下树枝,另一只手熟稔一拧,一串串鲜橙的枇杷就摘进桶里了。

“今后,将加大对枇杷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加强枇杷的经营管理,持续扩大种植面积,确保枇杷产业带动全镇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革一镇扶贫站站长孔庆军表示。

革一是台江乡村振兴示范镇。近年来,该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特色产业,种植精品水果面积已经达到了11000多亩,除了枇杷还种有4500亩金秋梨。精品水果支撑起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梦,很多贫困户也因种植水果实现了逐年丰产丰收。

台江县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正将“革一枇杷”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维护当地枇杷的品牌与声誉,提高其知名度与附加值,从而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助推台江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标签:;  ;  ;  

枇杷成熟甜进心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