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心理咨询(一)论文_董峰

东方心理咨询(一)论文_董峰

董峰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 455000

【中图分类号】R1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62-01

简介:东方心理咨询即中国心理咨询疗法,是由《黄帝内经》和《诸病源候论》等书记载的中医七情疗法、<<易经>>文化、中国传统德育教育去神秘文化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及古迹文化有据可查的心理咨询,统称为东方咨询,是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总结。

一。东方咨询的起源和发展

一提起佛洛依德、荣格大部分中国心理学家都知道是谁,兴许还能说出很多外国心理学家的名人和流派。而谁是中国的古代的心理学家?中国的心理学起源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心理学家在那部著作里写的心理案例最多?恐怕很难有人能回答上来。近代外国心理学发展很快,从客观上带动了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在感谢这些外国心理学的先驱们的同时,也希望了解我们祖国东方心理咨询是如何发展和操作的,西方的国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跟我们东方人差别很大,我们一味的照搬、不可能解决中国人得所有问题,东方咨询即中国心理咨询疗法,是由《黄帝内经》和《诸病源候论》等书记载的中医七情疗法、<<易经>>文化、中国传统德育教育去神秘文化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及古迹文化有据可查的心理咨询,统称为东方咨询,是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总结。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帝内经》,祝由科,祝由”一词的本义,“祝”是指“祝祷”,多半是由“巫”来承担的,因为“巫”和“祝”在古代基本上具有同样内涵,“由”则指病因、病由。因此“祝由”就是根据病因之所在,用祝祷去治病的方法。

祝由这种治病方法,善治那种突如其来、找不出原因的怪病,即现在的心理疾患,“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通灵的方法,配合以符咒),故名祝由科”,按《历代职官表》所载,“祝由”治病的方法在周代至唐代以前的官方医疗机构中都没有被提到,但是在唐代的“太医署”中却是四大科之一,只不过名字叫作“咒禁”,更加强调其“祝祷”的内涵以及祷词的“咒语”性质。唐代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在编制上分为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其中医科又设有体疗、少小、疮肿、耳鼻口齿和角法等不同专业。每一科中设“博士”一人,其余依次设有“医师”、“医工”、“医生”若干人,在医科和针科中还各有“助教”一人,次于“博士”、高于“医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时的“咒禁科”中设有“咒禁博士”一名、“咒禁师”两名、“咒禁工”八名、“咒禁生”十名。明代的最高医疗管理和教育机构是“太医院”。太医院中设有十三科,其中就有祝由科。北周时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序例》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国”指的是社会因素治理国家,“医人”指的是心理因素,即想当于我们的心理治疗,“医病”指的是生物因素的疾病。“医国──医人──医病”就是从社会、心理、生物的整体医学模式的角度来诊治疾病的。这跟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何其吻合!这种“医国──医人──医病”的整体医学模式思想非常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这就是中国传统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伤寒论平脉法第二》记载:“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令脉自和之,处言我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后世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对此注解“诈病着,非善人,以言恐之,使其畏惧,则愈”。又如《皇帝内经》“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七情疗法,也叫情志相胜法。后世运用更为普遍,内经提出了心理治疗的“形神合一、形神兼治”的治疗原则。并展现了很多治疗方法,如祝由疗法;七情相胜疗法;说理开导法;澄心静志法等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内经的说理开导法,通过讲明道理,改变认知,善加引导,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的治疗方法非常具体,《内经灵枢。师传》中记载:“且夫王公大人,血府之君,娇态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其败,语之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乎?”这里的四步方法是:1.告之其败,就是告诉治疗者这样做对自己的危害。2.语之其善,告诉治疗者咋样做对其才有好处。3.导之其所便,告诉治疗者调养的具体措施。4 开者以其所苦,就是达到解除治疗者的消极状态和痛苦。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说理开导法,在20 世纪70 年代在美国才有认知疗法,包括合理情绪疗法。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既是医学家又是心理学家,如《华佗神医密传》记载:华佗曰:“忧者宽之,怒者导之,悲者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华佗又在《青囊密传》中十分明确的提出医心的重要性“是以善医者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如《吕氏春秋》记载华佗用心理学七情疗法“怒胜思”的方法不惧掉头的风险,为太守治病,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东汉末年,有一郡守患了疾病,华佗认为只有大怒才能治疗好郡守的疾病,于是就大量接受郡守的财物却不给郡守治疗,一拖再拖,不久悄悄丢下郡守离去,临走还留下一封书信大骂郡守不仁不义,郡守果然大怒,让人追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其中奥妙,嘱咐差役不要追赶,由于抓不到人,郡守愤怒已经到了极限,吐黑血数升而愈。”让太守起死回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金元时期的张从正在《儒门亲事》中就有心理治疗案例十多个。我国《内经》的澄心静志法,就是要求静坐或静卧,消除一切思想杂念,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与西方的“森田疗法”相类似。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我国古代的厌恶疗法如戒酒,和现代的西方厌恶疗法相类似。我国古代的习以平惊法和西方现代的系统脱敏法相似。我国古老的暗示解惑法和西方现代的暗示疗法相似,我国古老的顺志从欲法和西方的人本存在疗法相类似。这些不是中国的行为疗法吗?我国《内经》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七情情志相胜法,中国心理疗法数不胜数,就说现代的团体咨询疗法,我国遍地的传统文化演讲会,列举古代和现代感人的真人事迹,让人感悟,改变认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不是中国的团体咨询吗?只是不是心理咨询师在做,而是社会人士自发在做。我国的很多成语典故,哪一个不是心理咨询历程,如杯弓蛇影、郑人疑釜、邯郸学步、刻木求剑等。这些散落在民间中国的心理咨询疗法,老百姓知道的更多,只是没有人把它上升到理论,会用不会说而已,而当今的形势是外国朋友抢了先机,把心理学上升到理论,广泛的宣传,才形成了气候。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把东方咨询我国几千前就有的中国心理技术,汇总起来,并用丰厚的案例让大家会说会用,当您了解了东方咨询的起源和发展,愿意和我一起去做的时候,中国本土心理咨询—东方咨询就会在祖国遍地开花,祖国心理技术的灿烂文化才能发光,以她的真面目重新示人。

参考文献::

[1]《注解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3]《儒门亲事:》辽宁科技出版社

[4]《古今图书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

[5]《医古文》考试教材

[6]《黄帝内经》疗法及后世运用研究论文等资料

论文作者:董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东方心理咨询(一)论文_董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