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君主制与君主制神化_甲骨文论文

商代的王权和对王权的神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王权论文,商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代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商王,在政治上及社会生活中,拥有极大的权力,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为了有效地实施统治,商王们除用物质的手段:军队、监狱、刑罚等外,还大力神化自己。商王和神混一、王权和神权一体,是商代王权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商代王权的内涵、商王的自我神化和商王神权统治的实施手段等问题加以探讨,以说明商代王权的运作形式。

一、强大的商王权力

在商代,商王是一国之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至上的权力,对整个国家实施统治。这些权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权。商王在国家行政方面的权力包括:

1.对职官的任免权。在商朝内的官吏,上自国王的辅佐大臣,下至一般官吏以及诸侯国君的君长,皆由商王任免。

辅佐汤建国的重臣伊尹,就是汤一手提拔起来的。伊尹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有莘氏媵臣”〔1〕,即陪嫁奴隶,故被称为“天下之贱人”〔2〕;一说他是一位隐居的名士,汤听说后.“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3〕。无论伊尹是何种出身,他之成为商朝开国重臣,是由“汤举”后才被“任以国政”的,即是汤任命他为辅佐大臣的。

商王武丁任命傅说为“相”的故事,被历来史家所称道。相传武丁即位后,“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于是“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冢宰”是王室的总管家。后来,武丁梦见得到一位圣人,名字叫“说”,待天明早朝,他遍视朝中臣僚,皆没有相象者,于是“使百工营求之野,得傅说于傅险中”。是时傅说为胥靡(奴隶),在傅险作苦役筑城墙。武丁派去人将他找来,武丁一见说:就是他。武丁同他交谈,“果圣人”,于是“举以为相”〔4〕,因得之于傅险之地,故称他为“傅说”。古代的奴隶是没有姓的,故因来之地为姓而姓傅。这个故事或许是真实的,《尚书·无逸》篇中,周公讲武丁即位前后曾“旧劳于外,爰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武丁在当国王以前,曾“劳于外”,长期在外与下层人士接触,了解民情。作为王子,他必定结识了一批有才于的人士,傅说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但他社会地位低下,与商朝传统的“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原则有违〔5〕,故武丁就玩弄了一个“三年不言”和“夜梦得圣人”的花招,以排除其阻力。

像伊尹、傅说这样国相一级的辅佐大臣,皆由商王直接任免,比他们次一等的职官,商王更是握有对其任免权。

对诸侯国的君长,商王也握有任免权。汤灭夏后,随即向全国的诸侯国首领们发表一篇措词严厉的讲话,他在这篇讲话中告诫诸侯国的君长们说:“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6〕。“毋之在国”即不准“无道”的国君继续留在国内作国君。文丁时,任命周人首领为“牧师”〔7〕,西周甲骨文中有“册周方伯”的记载〔8〕,就是商王对周人首领的任命。但是文丁又曾把周人首领季历杀死,纣王也曾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的牢狱中〔9〕。可见诸侯君长的任免权也在商王手中。在商代,诸侯国拱卫着商王朝中央政府,诸侯国具有后世地方行政机构的性质,其国君是王朝中央的职官之一种,被称为“外服”或“边侯甸”〔10〕。

2.对行政事务的决策权。在甲骨文中,常见有“王令”某人去做何种事,“王呼”某人去做何种事的卜辞,就是商王直接对国家行政事务发出的指令,如: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合集》1

“大令”就是广泛地命令。“众人”是商代的农业生产奴隶。“协田”是协力耕种农田。此辞是商王向全国下令让众人去耕种农田。是商王直接干预农业生产活动。又如:

□卯卜,王令禽田于京。《合集》33220

“禽”是人名,商时一贵族。“京”是地名。“田”即田猎,打猎。此辞是商王命令禽到京地去打猎。是商王直接干预田猎活动。卜辞云:

庚辰卜,宾,贞朕芻于斗

贞朕芻于丘。《合集》152

“朕”是商王自称,“芻”为动词,意为芻牧、放牧。斗、丘为地名。此辞意为商王要亲自到斗地或丘地去放牧。是商王直接干预放牧事业。放牧即畜牧业,畜牧业在商代的经济中,是一个重要部门。卜辞又有云:

王其呼万奏。《合集》31025

王呼其。《合集》31031

“王其呼”是商王将要呼唤。“万”是人名。“奏”为奏乐。“”是一种求雨的祭祀仪式,即歌舞以求雨,今日称之跳大神。是奏乐与歌舞,商王亦得直接发令方能举行。对于军事方面的大事,商王更是要亲自决断,如卜辞有云:

王令妇好从侯告伐夷。《合集》6480

“妇好”是人名,为武丁之妻。“侯告”,人名,为商朝的一位诸侯国君长。“伐”即征伐、讨伐。“夷”是商时的一个敌对方国。此辞是商王下令让妇好跟从侯告的军队去讨伐夷方。类似这种卜辞在甲骨文中是十分多的。从上举卜辞可以了解到,商王对国家的日常行政事务,是常亲自过问的,他有最后的决断权。

3.对臣僚的监察权。在甲骨文中有商王直接下令监察的卜辞,如:

王其呼监。《屯南》779

“呼监”即是商王下令进行监察之事。在《尚书·盘庚下》中,盘庚对“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说,“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意思是说:你们要好好地思虑思虑,我将要考察你等关心我民众的情况。“简相”,即是视察、考察。这是盘庚要考察各级官吏们对百姓的关心情况。

甲骨卜辞中有一个“省”字。省即视察、巡察。“省”的内容有省田、省黍、省廪、省牛、省圉等。“省田”是省视土地的情况,“省黍”是省察黍子的生长情况,“省廪”是视察仓廪的情况,“省牛”是视察牛群的情况,“省圉”的“圉”是监牢,是省察监狱的情况。“省”的目的有二:一是中央王朝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新情况;二是也有对该部门主管官吏的考察作用。这与盘庚对官吏们发出要对他们进行“简相”的目的是相同的。对官吏们“省察”、“简相”的结果,当然是优者赏,劣者受罚。

(二)商王的军权。商王对军队拥有最高统帅、指挥权。这种权能首先表现在商王是军队的组建者,如卜辞云:

丁酉卜,、贞王作三师右、中、左。《合集》33006

“作”是建立、兴建。“师”是商代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11〕。右、中、左是三师的名称,称为右师、中师、左师。此辞的意思是说商王建立了三个师的军队,它们分别称为右师、中师、左师。右、中、左的军队命名,与当时行军作战的战阵布列相一致。汤伐桀时,所采用的军队布列就是“鸟陈雁行”〔12〕。陈即阵,鸟阵、雁行实为两种相似的对敌作战队形。“鸟阵”即队列像鸟一样,鸟身为中军,两翅为左右军。“雁行”是指似雁在天空飞行时的队列,作“人”字形,亦有中军和两翼部队。

商代的军队既然是由商王亲手组建,当然是由他统帅、指挥。

其次是商王常亲自统率军队出征,如卜辞云:

今春王供人五千征土方。《合集》6409

于辛已王征召方。《合集》33023

惟王往伐邛方。《合集》614

土方、召方、邛方都是商朝的敌对方国。“王征”、“王往伐”,是商王作为军队的统帅,率军征讨。当然,除商王亲率军征讨外,商王也命手下的将领出征,如卜辞云:

王令雀[往]伐異。《合集》6960

王令禽以众臿伐召方。《合集》31973

王令卯屠危方。 《合集》32229

雀、禽、卯为商王朝内的将领。“以众”就是率领众人。“臿伐”亦即征伐。屠有屠杀义,亦为征伐用词之一。異、召方、危方皆为商朝的敌对方国。这些出征将领的带兵权,是由于有“王命”,即商王的命令。商王通过“王令”这种形式,把军队的统率、指挥权,暂时交给出征的将领。

出征将领的任命,有一套十分繁杂的仪式,如下面一片甲骨上的一组卜辞,就是这种命将仪式的占卜:

(1)贞邛方出,惟王飨。

(2)贞告邛方于上甲。

(3)贞沚戛称册,告于上甲。《合集》6134

(1)辞是有敌情况,邛方的军队已经出动了,商王以飨宴的形式聚集将领,召集群臣议论对策。(2)辞是商王把邛方来侵的消息,向先祖神上甲报告,以求得祖先的庇佑。“上甲”是商代建国前的一位重要先祖,此是在上甲的宗庙中举行告祭仪礼。(3)辞是商王命令沚戛率军出征,沚戛奉着商王的册命书,在上甲的宗庙中接受命令。“称册”即是举着册命书。从这一套命将仪式可见,商王要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臣下,是何等的慎重,也可反映出商王对军队控制的严密。

军队由商王亲手建立,商王亲自率军出征或由他命将出征等事实,说明商王对军队拥有最高的统率权、指挥权。军队由商王控制着。

(三)商王对臣民的司法权。商王对臣民握有最高的司法权,《尚书·汤誓》中,汤就对他的手下人说:“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赍尔,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赍”是赏赐。“孥戮”降为奴隶或将之杀戮。这些受赏或受罚的根据,是看他们是否服从汤的“誓言”。可见,汤的“誓言”即汤的讲话,就是商朝的法律。

商王的讲话即是商朝的法律,在《尚书·盘庚》三篇里,盘庚为迁都之事向官民们的讲话以及对他的讲话不服从的惩罚措施,也十分突出地反映出来。盘庚说:

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上篇)。

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上篇)。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遏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中篇)。

“予不掩尔善”,盘庚说我不会把你的功劳掩盖不赏,是奖赏之权握于盘庚之手。“予制乃短长之命”,“我乃劓殄灭之”句中之“予”、“我”是盘庚的自称,“制乃短长之命”即盘庚握有臣民的生死大权。制,控制,掌握之谓也。劓,断绝。殄,绝灭。“劓殄灭之”意即断绝你的子孙后代。此可见商王权力是何等的大,何等的专断臣民的性命。

在甲骨文中,常见有商王亲自主持对臣民的用刑卜辞,如:

乙酉卜,王,贞余辛朕老工。《合集》20613

此辞中“余”“朕”是商王的自称。“辛”为动词,郭沫若认为“辛”字是黥面的黥刑〔13〕。“老工”当是指商王朝的工匠。是商王对他的工匠处以黥面之刑。又如:

庚辰卜,王,朕剢羌,不死。《合集》525

“剢”字象以刀割男子生殖器之形〔14〕,是一种宫刑。“朕剢羌”是商王对羌人施以宫刑,“不死”意即不会死去吧。是商王对羌人处以宫刑。

贞翌庚辰王往屠首。《合集》6033反

“翌”是指次日以后未来的日子。“屠首”即砍头。“王往屠首”是商王前往执行屠首的刑罚。

贞惟王自虎陷皿。《合集》8207

“虎”为地名。“陷”为陷埋,今日称为活埋。“皿”是人名。此辞意为商王从虎地赶往活埋皿之处。商王赶去活埋皿,当是商王握有对臣民生杀之权的明证。商王有司法权,但亲自行刑毕竟特殊,大量的是商王下令臣下去对某人行刑,如卜辞中有云:

王令禽屠子画。《合集》1115

令永屠子央于南。《合集》6051

王令也屠亚侯。《合集》6978

贞其豊呼伊陷。《合集》26914

“屠”是杀头,“陷”是活埋。禽、永、也、伊等是人名,商王命令他们去执行刑罚。子画、子央、亚侯为人名,是受惩处者。上引诸辞中的受刑者皆是商时贵族或官吏,他们之受刑戮,正与盘庚对他的臣民讲,他要制他们“短长之命”的意思相牟。可见,商王的讲话,在商朝就是法律,他对臣民握有最高的司法权,即对臣民握有制其“短长之命”的生杀予夺大权。

二、商王的被神格化

汤灭夏建立商王朝,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武功;二是神力。汤在灭夏的过程中,是两者相互为用的,各有各的妙处。孟子说: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当然是打出来的。汤在灭夏后,对他的臣下说“吾甚武”,故后人称汤为“武王”〔15〕。《诗经·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毛传曰“武王,汤也”。

任何时期治理一个国家,只靠武力是不能长久的,必须要有一种思想把广大的民众统一起来,在商代,这种思想就是神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即指此〔16〕。商族这个民族,对于利用神道设教的手段实是十分的突出,《礼记·表记》载孔子讲到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意识时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商族的首领是把自己与神,而且还是天上的最高神联系起来。商族的始祖契是其母简狄吞了玄鸟蛋而怀孕生下来的,而这个玄鸟蛋是上天所下的命令,让玄鸟给简狄一枚蛋,是神通过玄鸟卵转化成人的,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者。

契是神的化身,他的子孙当然也是神了。契的子孙都有与天直接相交往的本事,有通天的能耐。在盘庚迁都时,他对臣民说:“予迓续乃命于天”〔17〕,意即是我使上天将你们的生命延续下去。殷封王说:“我生不有命在天”〔18〕,我的生命是在天上。

商王们本是天上的神灵,暂时下到人间来为王,拯救黎民百姓,死后还要回到天上去的。春秋中叶齐器《叔夷镈》铭中说,他的先祖成汤“有严在帝所”,“帝所”即上帝的处所。甲骨文中有商先祖是否宾配于帝的占卜:

贞咸宾于帝。

贞大甲不宾于帝。

贞大甲宾于帝。

贞下乙不宾于帝。

贞下乙宾于帝。《合集》1402正

咸即成汤,甲骨文中又称作大乙。大甲是汤孙。下乙即祖乙〔19〕,仲丁之子,商第十四位王。宾即傧配,是商王们认为他们的先王座傧配于帝,帝即天帝、上帝。能傧配于天帝,当然死后是到了天上去了。

商王们既然与天帝有这种亲密关系,能上天,有通天的本领,是神的化身,那地上人间的一切事皆应受其统治。他们所做的事,是身不由已,是执行上天神的旨意。汤伐桀时,是打的这个旗号: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汤誓》)

上天下令要消灭多罪的桀,我惧怕上帝,不敢不服从去征讨夏桀,因此你们要帮助我完成上天对桀的惩罚。多么冠冕堂皇!

盘庚迁都的口实也是同样执行上天的指令,“天其永命我于兹新邑”,“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尚书·盘庚》)。“乱”即治理,“乱越我家”即使我商朝重新得到治理。是上天下令要我们迁到新的地方,上天将要恢复我祖的功德,使商朝重新强大起来。

三、商王神权的实现手段——占卜

商王与神交接的法器是龟和骨。用龟或牛的肩胛骨进行占卜,神的指令就在龟或骨的裂纹走向上显示出来。虽然裂纹都是一横一纵,但纹路却各式各样,并不全一致。裂纹称为兆璺。兆璺的走向,就是神意的指示,是吉是凶,一事能不能做,全在这上面决定。商朝的王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获得上天对他们行事的指令,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占卜这件事。占卜后若有需要,还把占卜的事和结果刻在甲或骨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这样来的。据统计,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范围内,已发现有十多万片甲骨文,其中还有更多是占卜后没有刻上字的甲骨片未计算在内。

从所发现的十万多片甲骨文的内容看,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占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凡商王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以取得上天神的应允和指示。这样,凡是商王所要办的事,就都是神下达的旨意。既然是神下达的旨意,那就非办不可。象盘庚迁都,他用以解释非迁不可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非敢违卜”,迁都是上帝的旨意,在占卜时已明示出来了“肆予冲人,非废厥谋”,不是我小子一定要废弃你们不迁都的主张。二是占卜时神在龟或骨上所显示的旨令,是吉是凶,能否可行,要由商王来作决断。这个决断形式,在甲骨文中就是“王占曰”。一条完整的卜辞,包含有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如下面这条卜辞:

癸丑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有梦。甲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芻自益十人又二。《合集》137

其中“癸丑卜,争”是叙辞,意即在癸丑这天进行占卜,由卜人“争”主持其事。是记时间和主其事者。“贞旬无祸”是命辞。“贞”是问,凡卜辞都是问句〔20〕,《说文》“贞,卜问也”。“旬无祸?”是上一旬的末日癸日,卜问下一旬中是否有灾祸发生。商人计时,长的时间有年、月,短的细分就一天内有旦、明、大采、小采、夕等之分,但却最注重“旬”为单位的计时制。十日一旬,以十干的甲日始,癸日止。甲骨文中卜旬的卜辞特别的多,就是商人这种风气的反映。“王占曰:有祟有梦”,是占辞。《说文》:“占,视兆问也”,段玉裁注谓:“《周礼·占人》注曰:占蓍龟之卦 兆吉凶”,即视龟的兆纹断吉凶。“王占曰”即是商王视龟骨上的兆纹来断定吉凶。“有祟有梦”是商王对卜兆纹所作的断语,“有祟”,是有灾祸,“有梦”,大致是商王昨晚曾作了一个不祥的梦,恰与今日之卜兆象相合。“甲寅”以后的一段文字为“验辞”,是表示商王的判断应验了。“验”的内容是真的有灾祸发生了,有位叫“左”的臣来报告说,在益地畜牧奴隶逃跑了12个。

占卜这种迷信行为中,占辞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断定这一次占卜的吉凶。“吉”就是好事喜事,若是卜问某件事能行与否,占得吉兆就能行,凶就不能行。商人特别相信占卜所示的结果,是作“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操纵着一件事的决定权。在甲骨文中,我们遍检所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除有几例的占辞不是“王占曰”外,其余全是“王占曰”。这样,不管进行问卦的贞卜人是谁,所有占卜的吉凶最后决断权皆在商王。所以,在商代的占卜,实是由商王所垄断着的。

不特如此,在不少的甲骨文中可以看见,商王还充作贞卜人,亲自发布命辞问卦,如:

庚申卜,王,贞雀弗其获缶。《合集》6843

己酉王卜,贞余征三邦方。《合集》36530

癸丑卜,王曰贞翌甲寅乞酒协自上甲至于多后。《英藏》1923

“王贞”,“王卜贞”,“王曰贞”,是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发布命辞。这本是专门贞人的事,商王却要亲自来干。

另外,从康丁以后的甲骨文中(此是以《甲骨文合集》的分期法为据),有贞人署名的卜辞大为减少。据陈梦家的统计,甲骨文中共有120位贞人,其中属武丁时期(包括阜、子、午组甲骨)73人,祖庚祖甲时期22人,廪康时期18人,武乙时期1人,帝乙帝辛时期6人〔21〕。可见在廪辛康丁以后,贞人大大减少。大多数甲骨上不署贞人,干支后直接是卜或贞而接命辞,如:

丙寅卜,贞丁卯又升岁于父丁一牛。《合集》32670

丙寅贞又升岁于伊尹二牢。《屯南》1062

甲辰卜又升岁于祖乙三牢。《合集》32506

贞人减少及多数甲骨卜辞中不署贞人名,为的是以便突出商王在占卜中的地位。

判定吉凶的“占辞”统统由王商进行(仅几例除外),商王甚至亲自充作贞卜人,主持问卦发布命辞,可以看到,商代的“王”,确实是全国一位最高宗教首领。

商王的宗教领袖地位,他作为神的化身的权威,既贯穿于占卜行动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对占卜结果契刻在甲骨上。占卜和将占卜结果契刻在所用甲骨上,并不是一回事。我们看到有些甲骨上记载占卜的日期和验辞的日期相距是很长的,如卜辞;

甲申卜,壳,贞妇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合集》14001

这是占卜武丁之妻妇好生孩子之事。占卜日是甲申日。妇好在31天以后的甲寅日生了一个女孩。“三旬又一日”是“验辞”,表示应验了。这“验辞”部分一定是在“甲寅”日或更在其后契刻上去的。此辞从占卜到契刻在甲骨上,至少经过了31天。

对于甲骨文上卜辞文字的契刻时间跨度问题,美国学者吉德炼说:“占卜所用肩胛骨或龟腹甲上的卜辞,不能简单视作禀告于神灵的祷词或巫术的符号。所刻文字并非是将要占卜的内容,而是已占卜过的事类。”把占卜的内容契刻在甲骨上的目的,他推测说:“契刻卜辞的目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历史和官僚的缘故——以便确认灼兆所卜事类的预占及其结果。” 〔22〕此说是有理的。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被用作占卜的龟甲和牛肩胛骨中,大量的是没有在上面刻字的。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在1991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殷墟范围内的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坑甲骨,此坑编号为H3。坑内共发现卜用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1558片,卜骨25片。在这批卜用甲骨上契刻文字的情况是:卜甲上有574片,卜骨上有5片,总计刻字甲骨为579片〔23〕。刻有字的甲骨片与未刻字的甲骨片的比例是1:2.75,即是说有2/3左右的卜用甲骨上,只是占卜过后就完事,并没有在上面刻字。这样,把占卜内容及其结果契刻在甲骨上的,只是有选择的少数。

这些少数的占卜内容被选出来,刻在甲骨上的用意,目的是为显示占卜这种行为的正确性,亦即神圣性。它既是为了向同时代的臣民们显示这种神圣性,也是对后世的子孙、臣民显示他们的神圣性。服从占卜结果,即是服从神,而占卜的结果由商王操纵着,故而实际上只是在服从商王。

在古代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不高,科学不发达,对发生在周围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总是迷信着有一种超自然力的神的存在。商王们的神化,他们作为神的化身,其号召力是不可估量的。它在维系和巩固商朝政权上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注释:

〔1〕〔3〕〔4〕〔15〕《史记·殷本纪》。

〔2〕《墨子·贵义》。

〔5〕《尚书·盘庚上》。

〔6〕《史记·殷本纪》引《汤诰》。

〔7〕古本《竹书纪年》。

〔8〕H11:82,84。

〔9〕《史记·周本纪》。

〔10〕《尚书·酒诰》,《大盂鼎》铭。

〔11〕杨升南:《略论商代的军队》,《甲骨探史录》,三联书店1982年版。

〔12〕《墨子·明鬼下》。

〔13〕郭沫若:《释干支》,《郭沫若全集·考古编(1)》,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4〕赵佩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考古》1961年第2期。

〔16〕《周易·观·彖》。

〔17〕《尚书·盘庚中》。

〔18〕《尚书·西伯勘黎》。

〔19〕胡厚宣:《卜辞下乙说》,《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3册,1940年版。

〔20〕陈炜湛:《论殷墟卜辞命辞的性质》,《夏商文明研究》(1991年洛阳“夏商文化国际研讨会”专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1〕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02、205页。

〔22〕D.V Keightly:Sources of Shang History——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sof Brnze Age China,P45--4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南地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标签:;  ;  ;  ;  ;  ;  ;  ;  ;  

商代君主制与君主制神化_甲骨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