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老虎_cpi论文

通货膨胀,老虎_cpi论文

通胀这只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胀论文,这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其仁:通胀有结构性,通缩也有结构性,不涨不缩还有结构性,究竟物价总水平是怎么样的一个变动趋势呢?含含糊糊的提法要误事的。牙痛就是牙痛,不要说什么结构性牙痛。只要有一粒牙出了问题,其他所有好牙都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甚至全身不得安宁。说结构性牙痛不能减轻痛苦,却可能动摇治疗的决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肉价涨了,啥都涨了

一只猪的问题不大,但一群猪的问题就大了。而美国汽车从中国人嘴里抢猪肉,这是全球化的一个小小的蝴蝶翅膀效应。

2007年,通胀预期的痛苦和恐惧被放大了。跑不过刘翔不要紧,但一定要跑过通胀。

11月10日,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举行10周年店庆促销,一款菜籽油原价51.4元,促销价为39.9元。为了这11块钱的甜头,人们从当日早晨4点就开始排队,有一家7口人齐上阵的。商店开门后发生拥挤踩踏,致3死31伤。血染的菜籽油,血染的通胀恐惧。

自2007年5月份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售价从两年来每公斤13元的水平迅速飙升,到8月份最高时每公斤超过21元,上涨幅度达到62%。

包含猪肉价格在内的食品因素占消费价格指数(CPI)三分之一的权重,猪肉等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涨价直接推动CPI的不断上涨。全年中国政府制定的CPI预定目标是3%,而5月份月度CPI达到3.4%,首次超过3%,此后猪肉、油、菜等食品因素的推动使得CPI一路上行,11月份月度CPI已经达到6.9%的高位,预计全年CPI将高达4.7%,为1996年以来最高。

猪肉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施行市长负责制,确保价格的基本稳定。8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着手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

此后,成都物价部门表示,“必要时将对成都的猪肉进行限价”。兰州市物价局也表示,“牛肉面与民生密切相关,政府应该管制。”8月,国家发改委认定,方便面集体涨价有合谋嫌疑。然而,有评论说,发改委这是“柿子专挑软的捏”,为什么对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的“合谋”视而不见?

5月26日,温家宝总理到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时指出:“解决13亿人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肉价涨一些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但涨到一定程度后要保持平稳,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吃得起肉。”

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适应的规律,学界将其归纳为“猪粮比价规律”。人们往往将活猪价格7元/公斤、猪粮比价5.5∶1作为养猪盈亏的平衡点。根据农业部调查统计,2006年前6个月,猪粮比价平均为5.06∶1,跌到了盈亏平衡点以下。彼时农人焉肯养猪?此时猪肉焉能不缺,肉价焉能不涨?

不仅是肉价高了,房价也高了,6年前居住价格(仅房租价格,还没算一手房价格)影响CPI比重仅是6.7%,而今是13.2%;医药也涨了,6年前医药价格的影响比重是4.5%,现今增长到了10%;同时,教育、家政、娱乐、健康等需求在增加,价格在上涨。

美国汽车从中国人嘴里抢肉

肉价问题夺人眼球,但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饲料粮价格上涨过快等因素造成的。

粮价自2006年3月就开始一路缓慢上涨。为什么中国连续3年粮食丰收,粮价却一路走高?进而导致饲料以及猪肉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曾宣布实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政府将委托企业托市收购,这个企业就是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

然而有评论说,中储粮作为政府惟一受托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可以收购全国60%以上的小麦,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对小麦价格的垄断;国家给予的政策足以让中储粮旱涝保收:收购粮食资金由财政或农行发放,每收购1斤粮食给予2.5分钱的补贴,每存储1斤粮食给予4分钱的补贴;但是,中储粮却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没有成为稳定粮油市场的主力军,反而成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操盘手,垄断企业满盘皆吃。

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也带动中国猪饲料粮玉米价格攀升。2006年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跌到20年来的最低点。由于石油涨价,以玉米作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玉米产量的20%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此谓美国汽车从中国人嘴里抢猪肉也。

国际油价最高飙升到每桶99.29美元的水平,正逐渐推动中国境内CPI的变化。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这更给通胀火上浇油。

2007年8月,中国开始新一轮资源税的改革,有消息透露,改革方案中,每吨煤炭资源税将从售价的1%提高到3%。这些也会推动CPI的上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逐渐增加环境成本支出,这将会逐渐推高物价总水平。

事实上,中国通胀还有着一些隐性因素。目前中国劳动力供求已经出现结构性趋紧,平均劳动报酬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GDP名义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流动性过剩火上浇油

本轮CPI上涨创下11年的新高,一方面有着猪肉等食品供不应求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有着中国货币供应迅速增加的推动。2007年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80万亿元,同比增长21.67%。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

中国资金推动的CPI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中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率水平较低,目前中国真实利率水平为负。为此,央行连续6次提高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25%上调到4.14%,但仍然低于目前4.7%的通货膨胀水平。

但上调利率并不能直接带来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减少。为此央行采取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抽取商业银行过多的资金。2007年央行连续10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9%提高到14.5%,从商业银行冻结了约两万亿元的庞大资金。

准备金率政策的使用,对商业银行是一刀切,因而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差异。也正因为此,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充裕流动性,大规模投放信贷,这样造成前10个月金融机构贷款超过3.8万亿元,高于央行年初预定的3万亿元的贷款水平。

商业银行大量增加信贷投放,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反弹。从2007年前三季度的新开工项目中已经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端倪:新开工项目17万个,同比增加1.8万个,计划总投资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连续5个月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为此,央行对“不听话”大量投放信贷的商业银行发放具有一定惩罚性质的定向票据,进行“精确打击”。据本刊统计,央行2007年共连续发行6次定向票据,共计7070亿元。

央行还利用正常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发行央行票据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前9个月新增央行票据规模达到0.9万亿元。前10个月,财政部等金融主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24293.84亿元。

目前,中国货币供应量、新增信贷等主要金融运行数据都处于高位运行之中。这很难让外界对央行2007年的货币政策给予溢美之词。但无疑,如果央行不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中国金融运行状况将更为惊人的“繁荣”,中国通胀水平或许远远高于目前的状态。

通胀也能进口

尽管央行采取了大量举措,但在通胀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外部因素对中国的“贡献”。这表现在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上。

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中国进口价格随之上升,从而形成中国商品的输入型通胀。央行根据2001—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与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高度相关性,与两个月后的CPI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国际市场价格与滞后两个月的PPI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与滞后三个月的CPI呈现较强的相关性。

央行的研究还表明,国际市场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对中国进口价格变动为0.207个百分点,传导到中国工业品时,PPI相应变动0.038%;传导到消费时,CPI变动为0.031%。

国际资产价格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国际资本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资本高投资回报率,导致大规模流入。流入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就目前而言,很难说中国上证指数从年初2715点飙升到最高6100多点没有国际热钱的功劳;同样很难说,中国房价月增成百上千元没有国际资本疯狂涌入的贡献。

国际资本流入也加剧了中国资本和资产市场可能的波动性,这让中国政府对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控更为“投鼠忌器”。而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高回报使得中国当前和未来消费将可能增加,从而引起通胀压力。

最新的数据也表明,中国5年期利率水平和收益率水平已经高于美国相应的利率和收益率水平,这导致热钱的加速流入中国境内。一些学者和金融市场人士因此建议,央行应该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来缓解上述矛盾。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水平将会达到10%。

正如上面提到,央行采取一些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新增因素起到抑制作用;货币政策还有一年到两年的滞后效应,目前中国长期利率已经高于CPI水平,中国利率水平已经高于美国利率水平。这都让央行在加息政策上三思而后行。

中国如果采取加息举措或加速人民币升值举措,还面临一个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受到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带来的相关影响,可能引起美国经济的衰退。如果衰退比较严重,也将通过中美贸易,影响到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因此,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称,在美国等国际经济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之时,中国贸然采取人民币大幅升值举措是不明智的。

对通胀终于要严防死守

过去说储蓄是笼中虎,放出来就通胀了,就放虎归山了。十来年了,大家似乎忘了虎的凶猛,以为与时俱进了,虎变猫了。对通胀的高看是慢慢形成的。

11月8日,央行发布《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在强调:尽管当前价格整体上行压力依然较大,须关注通胀风险,但理顺资源能源价格仍是优先于控制通胀的政策目标。

也就是说,宁肯通胀,也要解决资源能源价格问题。

到了12月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会议部署了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其中,最为突出的重点之一是严防物价上涨,强调了价格上涨的压力,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

12月4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预计,2007年GDP将达到11.6%,CPI涨幅将达到4.5%。

12月10日新的数据出来了:11月CPI涨幅达6.9%,创11年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2%,猪肉价格上涨56.0%。

附表:2007年中国政府部分宏观调控举措和时间表

2007年12月21日 上调1年期存款利率至4.14%,1年期贷款利率至7.47%。

2007年1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

2007年11月2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3.5%。

2007年10月2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3%。

2007年10月11日

发行1520亿元3年期定向票据,票面利率为3.95%。

2007年9月底货币当局要求商业银行遵守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长15%目标。

2007年9月15日 上调1年期存款利率至3.87%,1年期贷款利率至7.29%。

2007年9月2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2.5%。

2007年9月7日 发行1510亿元3年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71%。

2007年8月22日 上调1年期基准利率27个基点至3.60%,贷款利率上调18个基点至7.02%。

2007年8月17日

发行1010亿元3年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69%。

2007年8月1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2%。

2007年7月21日 上调1年期基准利率27个基点。

2007年7月20日

财政部将利息税率从20%下调至5%,于8月15日起施行。

2007年7月13日发行1010亿元3年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60%。

2007年6月18日

财政部宣布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约37%出口产品种类。

2007年6月15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1.5%。

2007年5月30日

财政部将A股和B股印花税率由0.1%提到0.3%。

2007年5月18日 扩大美元/人民币交易区间,波幅由+/-0.3%扩至+/-0.5%。

2007年5月15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1%。

2007年5月11日

发行1010亿元3年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22%。

2007年4月16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0.5%。

2007年3月17日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27个基点。

2007年3月9日发行1010亿元3年央行票据,票面利率3.07%。

2007年2月2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10%。

2007年1月15日 上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至9.5%。

标签:;  ;  ;  ;  ;  ;  ;  ;  ;  ;  

通货膨胀,老虎_cp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